五子良将的楷模 ——如雕像般的徐晃部队(三国风云)

文/小关平

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军人固然伟大,但军队在限制人的天性方面,绝不逊于监狱。

林语堂说:“人类尊严的信仰应和放浪者的理想发生联系,绝不应和一个服从纪律、受统驭的理想发生联系。这样讲起来,放浪者也许是人类中最显赫最伟大的典型,正如士兵也许是人类中最卑劣的典型一样。”

这句偏激的言论源于林语堂追求自然、闲适、幽默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军人和放浪者看待自由的天差地别。

我虽对自由无比热爱,骨子里充满叛逆,然而我发现,在接受军事化管理时,我却又能控制性子,忍耐、坚毅、严谨。大凡战友、同事做不到的,我却能咬牙坚持下来,与追求自由散漫的我判若两人。

从星盘来看,这和我火星落入摩羯有着微妙的关系,火星代表运动能力,摩羯的特点便是坚忍与耐力,使我在长跑中突显优势,也因此成为抓捕罪犯时的神行太保

下面说说三国时魏将徐晃的部队。

说来有趣,我参军时完全以徐晃为偶像,入伍前还在家里的门头大笔刻上“徐晃”两字,用来鼓舞自己。至今说到魏国最喜爱的将军,徐晃仍然位于前列。

襄樊之战后,诸军接受曹操校阅时,很多将领(推测有曹仁、夏侯惇、张辽、满宠、吕常、殷署、朱盖等)的部下都在交头接耳,想一睹魏王风采,唯独徐晃将士驻陈不动。

【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后人评周亚夫治兵:

“既严且锐,军中不驰,天子按辔。” 

“观其细柳劳军,天子改容,已凛然不可犯。”

徐晃有这样的军队,能打败全盛时期的关羽也就不足为怪。

三国时代战争频繁,兵源复杂,军事管理水平落后,徐晃的军队能做到如此整齐划一、军纪严明,是其严格治军的体现,同时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恰逢此次徐晃军表现优异,曹操下次视察时未必能够保持。

但偶然决定了必然,徐晃的部队从此声名大震,成为雕像般的队伍,别人都想一睹曹操威严,他们却无此好奇心。

若是来到阵前的不是曹孟德,而是香香公主、海伦那样的美女(她们貌似对士兵很有“杀伤力”),不知这些士兵还能否憋得住?如果是我喜欢的女孩来阅兵,我也会如雕像般在队伍里纹丝不动,向她展现军人的优良素质,不过这仅仅是因为喜欢她才想表现自己。

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道家。庄周、阮籍、陶潜、李白、苏轼、袁宏道、林语堂、倪匡这些喜爱闲适的人向来是我挚爱。

诸君一定不解,为何我又反其道而行,如此克制自己遵守军纪呢?

二战时,德军以严谨刚毅著称,而其盟友意军的自由散漫、自摆乌龙则成了饭后笑谈流传至今。

我虽然更喜欢意呆利的休闲浪漫之风,甚至是以自嘲的态度看待他们的战场糗闻;但若是真上战场,我又会追寻德军(或徐晃)武士般的钢铁精神。人性正是如此复杂。

退伍后考入警队,仍要经历军事化管理,只要在队列中间,我始终满怀仰视徐晃的敬慕之情,以此克制约束自己,保持退役军人的雷厉风行。

遥想参军时负重长跑的晚上,月光柔美,星宿漫天,天际仿佛出现了一尊身着修行长袍的巨像,徐公明以其威武雄壮的身姿坐落在星月交辉之际,我向那尊雕像迈步奔跑,虽汗如雨却不知疲惫,仿佛那神力已经注入灵魂。

而我追求自由与克制约束之间的矛盾,也将永远激荡不停。


2014.3.10初稿  2018/1/29修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