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交作业的最后一天,写与不写的挣扎,其实从前两天就开始了。
心中惦记着,还有作业要交,但迟迟没有行动,总有无数借口来抵挡没完成作业的焦虑,两种力量的博弈中,不写的声音总是占据了上风。
加入007,是为督促自己不要懈怠,然而却发现,拖延症十分顽固,任外面强推硬拽,它仍然故我。
每次提交作业,成了应付,写的东西,自己都懒得看,乃至于有一次发群里没人点评,我反而松了口气,有种蒙混过去的窃喜。
侥幸心理有了,就想再突破下底线,于是下一次,只提交到了不出局,班群直接就没有发了,我暗想这么多人,不发反正也没人知道。这样既不用被人点评,也不用勉强的敷衍地去点评别人的作品,浪费别人的期待。
万万没有想到,这拙劣的小动作,被我负责任的组长发现,私聊我了。事实面前无法抵赖,只好乖乖认罚,交了红包。
其实内心里,是有些不服气的:我是写了的,也提交到了不出局,只是没发班群,上周我点评了上下两位战友,他们没有点评我的,我都没有举报。凭什么要罚我,啊啊啊.......
这点小委屈一出来,不良情绪就有些泛滥了,连带着,开始怀疑加入007的价值和意义,再接着,想要否认掉之前一切的努力。好在平素坚持的正念练习让我有了觉察:内心里那个委屈的小姑娘跑出来了,她需要安抚,她是渴望被看见的,却没学会如何为自己争取,不是别人的问题。心念一转,这事就算过去了。
只是,依然把写作当成作业,质量越来越差那是一定的。
自责与愧疚不是没有,有一天我忍不住在小组群里问:这样为写而写的写作有意义吗?
组长答:能坚持已算不易,能有这分持续写作的毅力,也是有意义的。
好吧,我承认我是个没毅力的人,那就再坚持一下下吧。
昨天晚上,一个常去的微信群开始了一场对“个人加入007是否有意义”的小范围讨论。有十分认同的,觉得007不仅是督促学习的工具,也是极好的社群资源,可以有更广阔的链接,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志同道合者;有折衷主义的,认为对成人有作用,怕破坏孩子的内驱力,不建议让孩子加入的;也有认为学习是自主的事,成年人想要学习可以自己完成,完全没必要加入,而且因为不设门槛,也没有行业和门类的划分,会破坏掉注意力,得不偿失。
几方辩友各抒己见,都有各自的理由和论据,听起来都很有道理。本来也是,选择与不选择,并无对错,都是基于自身的考虑,那我的007,究竟给了我什么?
我是要选择离开,还是暂时停留?
我从正在敲击键盘的手看过去,字符在电脑屏幕上一串串跳跃,这应该不是一个决定离开人的合理举动。看来,尽管无数挣扎纠结,内心里,我还没做好离开的准备。
007吸引我的是什么呢?
也许是群体带来的从众效应的正性影响,也许是终于完成一篇作业的仪式感与满足感,也许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再也许,最后有一帮人去南极,我希望那里面有我..........
那就这样吧,再停留看看。反正,今天的作业总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