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去杭州西湖游玩,漫步白堤、苏堤,远处碧波荡漾,近处荷叶田田,水岸上微风拂柳,浓荫下清沁可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曲院风荷,断桥残雪,一处处绝美的景致,赏心悦目。但要选一处视野绝佳的地方,那就是西湖南岸的雷峰塔了,登高远眺,西湖美景一览无余,一时间胸襟开阔,格局天成。

雷峰塔,是民间传说《白蛇传》中法海和尚用以镇压白娘子的那座塔。实际上,雷峰塔是吴越国末代国君钱俶为了供奉佛祖螺髻发舍利而建造的,因其建在夕照山雷峰上,故称之为雷峰塔。

想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江南之时,吴越国国君钱俶拒绝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求援,出兵帮助宋朝灭了南唐国,没想到唇亡齿寒,后也无奈归降了宋朝。在《宋人轶事汇编》中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归降后的钱俶给宋太祖赵匡胤进献了一条极为名贵的宝犀带,宋太祖嘲笑他以名贵奢侈品为宝,而自己是以江山社稷为宝,完全不是一个格局。更绝的是,宋太祖呵斥他“此吾帑中物尔,何用献为!”

据说,修建雷峰塔时,原本是要建十三层宝塔,后因资金吃紧,将设计方案改成了七层,实际建造时只建了五层。可知当时吴越国的财政状况,也看得出钱俶相对来讲还是一个关注民生的君主。

岁月沧桑,战火焚炙,已是弱不禁风的古塔又因着清末民初的塔砖可以“辟邪”、“求子”等谣传屡遭盗挖,终于在1924年轰然倒塌。曾几何时,雷峰夕照不复存在。

1999年政府决策,2002年重建竣工,雷峰塔在原有遗址上,依照原有的八角形楼阁式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宋塔风格,并创新地覆盖铜瓦、设计铜斗拱、飞檐下悬挂铜风铃,不仅使雷峰塔在式样上修旧如旧,更是在形象上焕然一新。行走塔内,见得到塔基遗迹、历史文物,可以了解雷峰塔的前世今生;拾阶而上,凭栏望远,饱览西湖盛景,大好河山。

那一次,携妻游玩西湖,站在塔的高处,望远山如黛,看波光潋滟,不仅整个西湖尽收眼底,对岸的城市建筑也映入眼帘,栉次鳞比,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及至转过来,看到塔下对面的一座寺院,刚想给妻做个简要介绍,忽听得身旁有游人对同伴讲“那个就是寒山寺”,一时愕然。妻也满是疑惑,问我“可是寒山寺?”我笑答“看不到那么远,寒山寺在苏州呢。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写的不是寒山寺嘛,‘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座寺院是净慈寺,我们年轻时很流行的一首歌《南屏晚钟》“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敲呀敲在我心坎中……”南屏晚钟这道风景就在净慈寺。对了,南宋杨万里还写过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很有名气。“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更是直接关联净慈寺,诗名叫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会儿我们去净慈寺时,可以顺便品尝一下寺里的素斋,不错啊。”我给妻提了个合理化建议,既赏美景,又品美食。

不知不觉中,沿着湖岸玩转了大半天。寻一处湖边石凳稍事歇息,回首望去,夕阳西下,塔影倒映,金光点点,蔚为大观。沉思中,忽然记起习近平讲过的这个故事:“杭州雷峰塔是如何倒掉的?就因为去拣砖的人多啊,今天你拿一块,明天他拿一块,最后塔就轰然倒掉了。倒下了是顷刻之间的事,但过程是渐进的。”

雷峰夕照,真美啊!为了我们的后人也能欣赏到雷峰塔的雄壮,绝不能让塔再倒掉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