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出现了各种”黑天鹅事件“,2020年就像一个恶作剧的孩子,带着好多潘多拉盒子出现在世人眼前。什么澳洲大火、新冠病毒、全球气温升高、火山爆发、非洲蝗灾、爆炸、各种异常天气……
而这些一个接一个的突发事件让人措手不及,听闻这些事件的时候,不知你有没有跟我相似的感受:焦虑、害怕、不安、暴躁、挫败感等。虽然现在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但无形之中,但疫情的形势变化以及外部的一些事件仍就可以轻松挑动那颗慌乱的心。
那么,怎样调节这种负面情绪呢?这里推荐一本很适合在这种状态下读的一本书,来自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的《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他在书中以平缓的语调探讨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境遇,给出了很多新的角度去观察你所厌弃、痛恨、为之叫苦不迭的特质,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容易上手的小方法,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一直以来,是什么在推着我们前进呢?我想大概是对一切隐隐的恐惧以及对寂寞的躲避,每每思忖到一些意外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恐慌、生发想要避开困难的冲动,这两件事驱使着我们向未知的人生深处小步踌躇。
“这么下去的话,疫情会不受控制,我也会被感染的”
“要是完不成老板交给的任务,就离被裁员不远了吧”
“他是生气了吧?要是不原谅我,我一个人可应付不来”
……
这样的情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吧,我们总是为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占据心绪,为之忧心、为之愁,就差写一本《世间忧思大全》了。当然,为自己的将来、才能、前途以及处境考虑是件好事儿;想要被别人肯定、交到朋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然而,这些勾起我们心情起伏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仔细回忆一下,你会发现有98%的时候是自己想太多了吧,那要怎样才不会被这些占去精力呢?
1.专注眼前事,不为潜在事件发愁。
人生的旅途总会出现各种各样预料不到的事,我们无法保证自己的路途永远正确、安全、万事俱备,只要出发就会有各种潜在的危险。如果常常被可能出现的威胁吓到,可能不出50步就被”吓死“了,永远到不了终点。
倒不如换个角度:只去看眼前发生的事,只处理眼前的问题。把焦点从明天、后天,从路两旁虎视眈眈的猛兽,转移到今天、一会儿出门需要做什么准备。
大学的时候我们要学高数,还是最难的版本,但是我最不擅长的科目就是高数。临近考试那段日子,我常常盯着厚厚的课本发呆、听着课就走神、为一道不会的题目沮丧几个小时,当时根本不知如何是好,每天都很焦虑。
后来看着同学们都在认真看书复习,而自己却每天担心“考不过”、”毕不了业怎么办“这些概率事件。在某个时刻终于明白:整天担心这些“潜在事件”,疑神疑鬼,没办法帮我在考试的时候多拿一分。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看书,结果过了。
即使没办法抛开对未知的恐惧也没关系,但我们依然可以跟现在发生紧密的联系——过好今天,享受此刻,不想太多。
2.不一味羡慕别人,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如果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闪光点上,自己永远是自惭形秽的丑小鸭。就像爱迪生如果一直纠结自己没有什么学历,那世界上也不会有发明大王的存在了,如果我们特别在意”某人“而心不在焉,也就不会有什么好成果。把这样的精力放在思考上,或许会得到独属自己风格的果实。
想要尝尝别人的果实甜不甜的时候,也许也有人在羡慕你手里的那个果实呢。跟失明失聪的残疾人比起来,我们即使作为一个社会的螺丝钉,也是无比幸运的。
做的菜好吃、唱歌好听、善于发现身边的小美好……都算是自身的特质,你不需要把目光紧紧盯在某人身上。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不一样的,山楂树上结不出葡萄,虽然果实是没办法更换的,但这不妨碍细细品尝自己的果实,或者也可以把自己的果实分享给更多的人。
3.了解自己,拥抱自己。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怀揣着孤独寂寞生活的,生活并不非得一帆风顺,勇敢承认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批判自己的不完美,静下来、花时间回顾一下因为这些小特点发生过的事,并不完全是坏事,对吧?拥抱一下深感不安的自己,人本来就是完美与不完美并存的生物,用爱的眼光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吧。
每个人都有很多至暗时刻,令人不满意的小特征,那么、有厌恶自己的时刻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建议大家秉持诚实的态度去面对自己内心”不想承认“、“不想面对”、“想快速蒙混过去”的心情,乘此机会了解自身的弱点,然后原谅自己,并从这里汲取力量。虽然这不会改变大的环境,但我们已经经由这件事变强大了。
不要急着抛开那些让你烦恼的事,黑夜总会结束,太阳会把月亮换下,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在灰暗的日子里,不妨把这些困难、障碍当作让我们变得更强的试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