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畅宝:
看着眼前一天天长大的你,我回忆起儿时的自己。时隔30年,两种不同时代背景却又似曾相识的画面,经常会在我的眼前切换。
我童年的有些经历,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并受益终身:
我的爷爷奶奶总是督促我吃干净碗里的每一粒米饭,即便不小心掉在饭桌上的米粒,也不能浪费。他们说,浪费粮食会遭到天打雷劈。他们以身作则,严格执行,丝毫没有怠慢,似乎对“天打雷劈”这种严厉的后果深信不疑。这是老一辈农民对生存的敬畏。我不知道万一我真的浪费了粮食,会不会发生那么可怕的后果,但我从来不敢以身试法,总是老老实实地不剩饭,不浪费,需要吃多少就自己盛多少,实在吃不下也必须妥善处理,绝不能无端浪费。那时候的食物,远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绝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条件与现在是无法比的。大灶头上用铁锅烧的米饭,常常结上一层焦掉的锅巴。我的奶奶常常用锅巴裹上梅干菜,做成饭团,吃起来真是香喷喷呢!我在小学四五年级青春期长个子的时候,从来没有什么条件喝牛奶。学校食塘给孩子们提供蒸饭的服务,但饭菜是各家自带的。我从来都是大人给什么,我就吃什么,从未撅嘴说什么不好吃,不肯吃。食堂门口自来水是有的用的,我和我的同学从小学起就自己淘米,量水,蒸饭,认领自己的饭盒,吃完再洗净餐具。记忆中很多次,我的菜盒里只有梅干菜,即便那天正好有同学带了肉、蛋,那个时候什么叫“玻璃心”都不知道,自然就不会有那个情绪,我不会羡慕别人,而是有滋有味地吃好自己的饭。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梅干菜下饭对付一顿是没什么不行的。反倒是后来聊起,你爸爸觉得这样毫无营养。但是我仍然怀念我有过这样的日子,感恩物质清贫的童年,一个人经历过的艰苦,会带给他一生取之不尽的力量。
长辈帮助我树立节约的观念,不仅在“吃”上,也在用水,用电上。我们家的大人要求我随手关灯,人不在的时候就不能浪费电,因为用电是要花钱的(电费)。一直到我中学时,毫无预兆地停电、断电都是经常发生的事,那个时候我不懂为什么,长大后才明白要支持工业生产,把有限的电调度使用优先给工厂。家里要常备蜡烛,一旦停电就得用上,我们总是把一支蜡烛塞在啤酒空瓶口,这样可以架高蜡烛的位置,让光亮照到更大一点的范围。蜡烛没有电灯亮,手头的活等还得继续干。也说不准什么时候能来电,有时候是几个小时,有时候会一两天,也不知道下次又什么时候说停又停了。我们总是要在电突然断的瞬间,才“哎呀”一声(周边邻居家都是如此),抹黑去找蜡烛,因此总是会把蜡烛和火柴放在习惯性好找的地方。从我初中二级年到高三,我的房间已经安装了空调,但冬天再冷也会不打开取暖,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空调的主要作用是夏季用来制冷,冬天不缺衣不少被的,不需要那么“奢侈”。这也要感谢生在江南,父母总是给我丝绵的衣被,即便现在看来都是最天然珍贵的保暖品,这一点上父母从未对我吝啬过。但我从小经历过高温天在酷热中跟随父母,爷爷奶奶在水田里割稻、打稻,在谷场上晒谷子。37度以上的天气,我们在烈日炎炎之下,都要穿着长袖衣裤,带着帽子把自己包裹起来,干着农活,任凭汗流浃背。之所以需要全副武装,是暴露皮肤足以晒伤。汗水足够湿透衣背,爷爷和爸爸出劳力多,一天活干下来衣裤湿透一次再一次,能结晶出盐来。即便他们热得实在受不了光着上身,也能看到因为挑扁担而烫红的肩膀、前胸后背汩汩冒出的豆大汗珠。南方的夏夜仍然是闷热的,大人们通常帮我在阳台上用两条板凳搭个竹榻,点上一圈蚊香,就让我这样睡一夜。有时候则是前后房门开着通风,我在前房门口就地铺上竹席而卧。我的房间里是安装了空调的(也是家里唯一一台),但我经常半夜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把把的汗水里面,后背和席子之间是黏连的,湿透的。但我仍然不回去打开冷空调,在我的观念里面,那样太过奢侈,全家就这一台,结果谁都没用上,我就这样守着空调留着汗,醒来再睡去,直到酣酣地睡到天明。等到早上,不肖大人提醒,我会跟他们一样,把昨夜出头了汗的席子卷起来抱到楼下(我的房间在二楼),用毛巾沾着清水擦净、晾干,到傍晚再扛到二楼自己的房间。至今,我都不习惯开空调,宁可受冻受热,能不开空调我是不喜欢开的。但这种习惯的养成从一开始来说,根源在于电贵。那个时候物价可能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但那个时候老家农村的电价随行就市,因为稀缺却比现在还贵好多倍。那时少年的我舍不得用电,我从不知道开一夜空调得多少度电,费多少电费?你也许会笑我,空调是什么价?岂不是浪费了一台空调的钱?你爸爸大概也会觉得我当时的做法十分迂腐,但我至今不认为那仅仅是迂腐。那种生活经历塑造了我,我总是习惯通风,崇尚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强,不会因为环境的某一点不舒适就娇滴滴的受不了,或者各种横挑鼻子竖挑眼。我喜欢自己个性的这一面,我的父母长辈,在我自己种下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种子,无论到何时何地,我身上都不会失去这样一种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父辈们常常挂在嘴边教育我的话,后来才知道这是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倡导的。
那时候我偶尔才能看看黑白电视机上的节目,电视机如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一般大小。我的爸爸总是督促我,必须坐得离电视机老远(3米之外),看电视的时间严格控制在40分钟之内。只要爸爸在家,我做作业时背后有个声音提醒,“头抬高点,(否则)以后戴上眼镜就成四眼老,瞎子一样了”。我的爸爸那不容置疑的口气,已经明确无误地传达给我一个信号,无论自己的成绩如何,近视眼是绝对不允许的。那严重程度,仿佛是一旦近视,人也废了似的。这些话对于少年的我来说,引起的是足够的警惕,我几乎没有去想象过等到真的近视了,再怎么跟大人说,我只知道千方百计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后来,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用眼习惯,在初中、高中,出现用眼疲劳甚至假性近视的时候,我也会想各种办法来调解,挽救自己于临近近视的危急时刻。具体的很多方法我也跟你说过。我的比照对象不是身边越来越多戴上眼镜的同学,而是父亲的要求,因为我相信他那句话一定是我为好的。像我们这一代人,往往读书多成绩好的孩子戴眼镜的比例高,反之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近视的也多。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越早地接触电子产品,并不是件好事,无论成绩好坏,很多人都早早地戴上了眼镜,简直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如此重视你的视力保护,也是因为这一点在我心目中是如此根深蒂固。因为我已亲身检验了你爷爷当初说的,他的耳提面命当初我有没有反感过,我早已不记得,但被我亲身检验的过的道理是,当年他那样要求我是对的。孩子,你可以想想,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有你的姑姑们,叔叔们,有几个做到了像妈妈这样,读很多念书,没有近视呢?我相信你也做得到!
写这封信,让我沉浸在对往昔温暖的回忆里,勾连起来更多的过往。我甚至好想再过一遍那样的生活,再回到那个年龄,再遇到那个时候的、那个年龄的所有亲人。时光如果能够带我穿梭,我想带着你一起去经历,就想美妙的旅行。今天先写到这里。我还有好多好多话要对你说,我会继续写下去,等到这些文字与你相遇,等到你今后长大,真正读懂我们自己。
为什么要用文字给你写信,是想让你能有机会足够充分地去体会我的话。那些话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我所亲身经历过的时代、事件,你可以在十二岁的时候读,也能够在未来反复读,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领悟。这新年的第一封信,想要告诉你:知敬畏,知珍惜。
永远爱你!
妈妈
20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