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儿子,今天我上班了,昨晚我和爸爸要你睡觉之前交手机,且在你爸爸态度很强硬喊你必须交,你一句不交!声音不大但态度坚定,毫不妥协的意思,我们受到挑战,很有情绪,但还是忍住没去找你,只得门外交代你,晚上不要打电话,早上准时起床。今天早上7.30我直接拿掉你被子,你虽不高兴,还是起来了。还在家吃了一大碗面条。
因为我下午才回来,爸爸在家,做了饭,你却没有吃。又到外面买了一袋零食吃。这两天只要我不在家,你就不出来吃饭,你不愿意也害怕单独面对你爸,是不是感受到爸爸的严肃和对你的不接纳呢,不过你现在还是懂得不与爸爸争锋相对了,也还是自己买方便面吃照顾自己。
今天我没管你,你也还是完成了作业打卡,尽管迟交了,但还是做了自己做的事。
从昨天你告诉我数学作业你都不懂,我心里就感到焦虑担心了,我这段时间一直没有管你的学习,这是你自己的事全部交给你自己处理,妈妈知道你能做到每天打卡,其实也很不容易,你内心也是有压力的。我真的很想帮你啊,可是你没有提出要求,我只能坚守自己的边界不去侵犯你,这么多年妈妈总是担心你学习,怕你落后,总想各种办法帮你督促你,不但没有帮助到你,反而拖累你,也让自己活得很累。你的事只能靠你自己啊,即使做不好,妈妈也只能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和煎熬,除了鼓励你,每天用心去发现你的优点,关心你爱你,用心营造良好环境家庭氛围,每天做好饭菜,不给你施加压力,其他的只能靠你自己了。我负责活好自己,保持开心快乐的精神状态,不要求不期待你,对你尊重,信任和欣赏。
亲爱的老公,今天你没有上班,我回家时,你在看电视,儿子躲在房间,感觉我不在家,家里就很冷淡,你内心看不惯儿子,儿子是有感受的。我回家要你把家里卫生打扫一下,你还是很快就行动起来,并把家里打扫️很干净。晚上我做饭时,又凑到我这里念叨儿子一天到晚拿着手机玩,根本就没有学习,出口就是负面语言,我听了也不舒服。孩子这样根源在我们自己,还是不能怪孩子的,你在家都不愿意用心改善与儿子在关系,儿子怎么会听呢?你听我这么说,也不高兴,感觉被攻击指责,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我只是说了事实,看到你的情绪我觉得搞笑,便跑到你身边按摩你的肩膀,你以前不读书不照样工作负责嘛,我读书的人不也就是这样子过日子呀。你还是很快转换了情绪。不管崽如何,我们还是需要好好相处,家里气氛才好。看来,不管在儿子面前,还是老公面前,说话真的还需要好好说。我也希望你多关注儿子好的地方,内心才没那么多烦忧恐惧。
今晚我们接纳力微课事学习划界线,我是一个很没有界限感的人,从小喜欢操心,什么事都要管。这个模式让我很多年无意识地去插手老公的事,让老公很反感,当然也做贴心贴力地做了很多帮助老公的事。对待儿子更是包办代办,对儿子学习始终放不下,尽管儿子认为我控制他,感到受侵犯,很有压力很累,我依旧百折不饶,想方设法,我行我素,当然自己也活得焦虑辛苦。所以,学会划清界限是我很需要学习个面对的功课。今天学习让我明白一下几点:
1.划界线是在行动中带着痛。有四个方面,
分清关系版图中自己的领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能做什么事都交还给孩子。
给孩子腾出一个成长空间,让孩子自己的意识充满自己的领地。不剥夺孩子自主的权利。
父母忍住痛和煎熬折腾自己,下定决心划界限后,给自己一些时间和允许。咬着牙,忍住痛,带着伤,勇敢往前走,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做到界限清晰,各自负责,彼此轻松愉快舒服的相处模式。
允许孩子混乱失控犯错一段时间,孩子在适应新模式时,做到倾听共情孩子,给到孩子力量和自信。协助孩子认识和确定自己的领地和边界。
2.划界限后并不是不闻不问,适当时需要给到孩子支持欣赏,看到闪光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传递正面能量和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信任。
也可以给予引导,引导与建议不一样,引导就是在孩子能做到的可行的事,提供给孩子多种选择,而且表达时尽量说肯定的话,少说,不能等带不子的语言。可以表达观点,但要允许孩子听或者不听。
尽量少提意见建议,意见建议是父母的要求与期待,带有控制,传递的是恐惧,焦虑和控制,孩子一般不会听。给孩子建议,其实就是不信任孩子。
3.关于孩子手机和学习,需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负责,越管越要玩,越管越不学习。说放手就要做到狠下心,如果吼不住,那是自己的功课,要学会与自己的担心等情绪呆在一起。
4.青春期孩子需要尊重,理解和空间,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被管被控制,都需要自己做主。
青春期孩子需要父母发自内心尊重,信任和欣赏。
5.调整以前包办代办模式,会很难受,划清界限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都会不适应,暂时做不到,允许自己和孩子失控,时刻带着觉察就好,慢慢地,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和改变。
6.学习和作业真的不是问题,的确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现在这种教育体制真的很破坏打压孩子学习兴趣。也不要把老师的话太当作真理,去要求孩子严格执行。不要太在乎老师的评价,家长需要用心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为孩子减压。
成绩好就一生幸福吗?就一定过得好吗?现实生活中很多学习优秀的人其实内心世界过的很压抑。
用爱去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比去看他成绩好,我们要坚信,用爱陪伴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7.与老公相处,也一定需要做到倾听和共情,给予积极的正向的评价和爱,不能传递负能量而不自知,学会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说话不能指责埋怨带有攻击性。倾听过程中更需要觉察。
8.包办太多,会让孩子出现选择困难,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教会他选择的能力很重要。
孩子选择不一定对时,也没有关系,我们要给予鼓励支持,就是选错了也没问题,鼓励他,他才有胆量去选择。
掌控感还给孩子,也就是选择权还给孩子,创造机会给孩子自主选择,才会从内心深处生出自律,自己管自己,孩子还没有做到自律时,我们多看他做得好的,然后去肯定他,强化他。特别是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点,他最擅长的地方去肯定赞美他,不断提升他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发自内心热爱生活。
9.坚持界限,父母内心一定要强大,活出自己的状态。
关于掌控感,父母首先要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对孩子的生活放手时,我们才不会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