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好坏的判断依据:任何一张作品都包含了摄影师两方面的努力:技术方面和内涵方面。我们在判断一张作品优劣与否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但是这二者在一张作品中所占比重绝对不是1:1。请看接下来的分析:
1.技术决定下限
引用一下自己在其他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概念“你可以用一大堆技术拍出(拼凑)一个笑话,也可以用最基本的手法拍出一个经典”。但是这样说,或许会让一些人误以为技术并不重要,大作的诞生都是瞎拍乱拍产生的偶然事件。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我在构思之初试图探寻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却用了最生硬的方法将代表时间的时钟和代表空间的宇宙随意拼凑在一起。没有明确内涵的表达也没能引发观众的延伸思考。
更换表盘数字,最后分区调节曝光和色彩,进行锐化和氛围渲染,让前中后三张照片完美融合、各个区域曝光度合理,暗部细节可见,光影有质感且色彩符合夜晚氛围。
以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照片在技术上合格,让观众不会觉得作者拍摄和后期存在严重缺陷,至于为什么要把时钟放进画面,观众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作品在内涵上并没达到预想的深度。
但这至少应该是摄影师对待任何一张作品最基本的态度,也是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我们提升摄影和后期的技术,更多的只是为了提升作品的下限,减少作品中不和谐的光影、难看的色彩亦或是碍眼的bug,进而让作品最终的效果接近我们的期望。然而我们每个人脑海中所期望的最终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期望”的高度由审美决定。
2.审美决定上限
审美水平决定了你对一张作品最终结果的“期望”,进而决定了你在达到这一期望过程中会做怎样的努力。
譬如,都是拍男女题材,可能影楼摄影师拍出来的效果是下图这样的,因为这样甜蜜的笑容,奇特的道具以及浓厚的色最能吸引外行的稚嫩的目光,这就是客户审美的“期望”,进而难免会对影楼摄影师的“期望”产生影响。
最后想说“审美”这个话题一直是我不敢触及的,因其中的批评话语具有很广泛的适用性,不管如何回避如何委婉,都无法避免一些人对号入座,甚至引发毫无意义的争执,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所以综上所述都是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