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发展是阶段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家长们只有准确的感知孩子心理的变化和需求,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长需要把握孩子的成长特点,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教育,需要懂得因材施教,才会帮孩子找到正确的道路,孩子的路也越走越平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在成长路上,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强烈依赖阶段、能力形成阶段,自我意识阶段。
根据孩子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父母也要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01
0~6岁,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其实大部分父母都会面临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顾及了工作,无法顾及孩子,关注了孩子,无法关注工作。
事业与家庭,工作与孩子之间的平衡点始终无法找到。
而0~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存在。
如果早期陪伴的缺失,会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也将成为亲子之间最难消融的问题。
孩子在6岁以前,父母一定要尽可能的亲自养育孩子,给予孩子正面的关注和回应。
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在身边,给予陪伴和关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给孩子买了多少东西,只在于孩子生命初期陪伴的多少。
02
6~12岁,父母要懂得成就孩子
6~12岁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教练期。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进入学校,第一次接触除父母之外的群体,如同学、老师等。
这个时期的父母,最不能怕麻烦,要有充足的耐心去培养孩子。
这个时期要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出发,不能把父母自己的兴趣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样不仅不能事半功倍,还有可能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孩子会有抵触、叛逆的心理。
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这个时期的父母需要细心去关注孩子的喜好,夸奖和赞美一定要及时。
等到该奖励的时候给他,一定要给予孩子一些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孩子会因为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美从而对学习或正在做的这件事更有积极性。
图片
这个时期,千万不能当众训斥孩子,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也不能当中训斥和惩罚,孩子犯错需要正确的引导,不能为了发泄情绪就当众惩罚孩子。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独立是需要父母培养的,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父母代替孩子做,却无法代替一生;父母教会孩子做,孩子可受用一生。
03
12~18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她)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像一个成年人一样被尊重,他们迫切的希望父母不要事事都管着自己,希望能跟父母保持些距离。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充分的尊重孩子的需求,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如果这个阶段父母过多的介入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引发亲子矛盾。
他们会有小秘密,会要求父母平等的对待自己,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适当的学会放手,给他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体验,理解并尊重他的自由。
当然,给他自由的空间,不是说可以完全的放手不管,任由孩子自行成长。
还是需要父母把控好孩子的成长节奏,适当的给予孩子自由空间的同时,也要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父母需要承担引领者的角色,需要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