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林老师讲 “微弱偏亮”原理:
大意是,只要是两个不同的色彩产生交界线,那么就会有明暗对比,而在明的那一侧边缘会有一道清晰发亮的白线,像刀锋一样。
我觉得自己听懂了,着急要说。
林老师说,我不和你讨论,真正懂了的人是会感受到世界观都被震撼,震惊的感觉,不是你这样轻描淡写的。
然后,又有人问,别人画的好的画里,微弱偏亮在哪里?
老师说,你不去观察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微弱偏亮,不自己亲自动笔去画,你不去自己亲身体会经历,却看别人的理解。
这就好比是不去体验经历现实,却直接去看别人对现实的观点。
脱离了现实去谈论道理是没有意义的,我说什么你也不会懂。
我一下子明白为什么了,人生是丰富的,具体的东西,而不是像书中简单归纳的毫无厚度的文字。
懂得一个理论,把这个理论的完整逻辑全部学会,也不过是懂得这个“文字概念”,然而对于真实存在的东西依然一无所知。
就好像一个从未去过非洲的人,只看书里描述非洲是怎么样的,如果他不去看看,一辈子也无法真正的知道。
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说“行动先于思考”,没有行动,没有实际的东西作为支撑,何来对于实际东西的看法?
那样是在自己的幻想里活一辈子。先客观观察,再总结归纳。高中时就知道“只观察 不判断”,但是不信,所以一直判断,偏见不断,现在才意识到,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在我看来,就好比是人们在真实战争中抽象出象棋,我明白了下象棋的规则并且下的很好,但这并不代表我就可以领兵打仗是个好将军,我对真实的战争还是一无所知。
还让我意识到一点就是,为想要做的事情付出的代价都是应该的、值得的。
在昨晚最后的时候,林老师在画放在砖上的卫生纸,好像有人说了句这么多颜料太浪费了。
林老师说,自己之所以根本没有去记去背什么颜色搭配可以得到什么颜色,便能本能的知道,然后调出来自己想要的颜色,就是因为不断进行色彩搭配,玩颜色,自然而然就知道了。
为了得到这样的能力,而付出的必要练习,不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