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个人出行,如果时间尚还允许,我更喜欢选择慢一些的交通工具,比如普快,比如高客。慢则慢矣,却有感受得到的真实。
在慢车上,我见过刚赴外地和亲家商榷定子女婚姻大事的夫妇,也见过带着孩子参加公司年会的安利销售员,见过带着老父亲“穷游”的儿子,也有在外地打工满心欢喜回家休假的少女。环境的确没有动车高铁上的清新优雅,但在嘈杂中却萦绕着真实而质朴的气息。
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的一次返家,因为决定的仓促,可选的只有一趟普快的列车,座位自然是没有的,好在在车厢衔接处的走廊里谋得了一席之地。站在我对面的是一位大约十八九岁的姑娘,从我站定开始翻看随身携带的一本书的时候起,便隐约觉得她也在盯着书的封皮看,我抬头冲她微微一笑,不想这一笑却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姐,我现在也喜欢看书,只是以前上学的时候不这么想,那时候最讨厌学习了,现在后悔也晚了。”
“你是老师吗?看着感觉像,我以前最害怕老师了。”
“上初中的时候我最害怕物理化学了,看不懂,一看就头疼。”
从后来的聊天中,我知道了她的家在山西,自己和同乡的人一起到河北来打工,在一个鞋厂工作,鞋厂的老板人很好,从不拖欠他们的工资,国庆节的时候还组织工厂的工人们一起去北京玩了两天,其中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工厂给他们每人发了200元的活动费,同伴们都用活动费去故宫逛了一圈,她和几个同乡人没舍得,把那200元钱攒了下来。出来打工的同乡人挺多的,工厂怕过完年后工人们被别的厂子挖走,所以都会派辆大巴车直接到村里去接工人们返厂。小姑娘这次回家是为了相亲,亲戚给介绍的,虽然自己并不着急,但也不想拗了家人的意,同意不同意在自己,权当回家探望一下父母……
中间我只是笑着倾听,偶尔附和一两句。无需询问,小姑娘便如竹筒倒豆子般将自己的事情说与我这个素昧平生的人听。事后每每想起,总会感动于她对我的信任和真诚——毫不设防的那种,让我感受到情感的充盈和流动。
一直记得一位学生写的短文《脸》,亦是在慢悠悠的列车上,从车窗中看见自己那张越看反倒越陌生的脸,于是像审视陌生人一般又将自己重新审视了一番。这番经历恐怕只有在被拉长的行程中才能有幸感受——可以洞见别人的人生,也可以回归纯粹的自己——虽慢,却也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