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身份、双重压力能够引发双重改变吗

上个星期的某一天,办公室里发生了几个故事,都是关于教师的家庭教育的故事。甲老师一向以严厉著称,很多学生都怕他。那天,他接来了上一年级的儿子。根据老师的安排,他布置了家庭作业给孩子。因为儿子某个笔画没有写到位写,他要求儿子擦掉已经写好的字、重写。但是儿子选择了对抗,沉默、拖延。于是父子对峙,父亲的威胁,儿子继续沉默……结果,父亲带孩子到一个空教室把儿子揍了一顿。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件事后不久,和甲老师搭班的乙老师了解了甲老师揍儿子的事之后,语重心长地跟甲老师说,“甲老师,你儿子现在还小,你采取这种硬碰硬的方法已经搞不定儿子了,到将来儿子长大以后,你怎么办?”甲老师说,我儿子很倔的,你养了一个人们都羡慕的乖巧女儿,确实,作为母亲的乙老师虽然一直以严厉著称,不过近年来,她变得特别善解人意和耐心。她的女儿是最近考上复旦大学的,她也成为了老师中人人羡慕的对象。

“都说我的女儿乖巧、聪明,那是假象,我也是和女儿斗智斗勇过来的。”乙老师分享了她的家庭教育故事。初二的女儿,因为在一次考试当中的优秀表现,女儿考了四个一百分,于是父亲决定给女儿奖励,买一部手机。女儿有了手机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装了各种聊天软件qq软件,早恋开始了,特别是上厕所的时候都拿了手机而且时间很长。于是母亲和女儿约法三章,上厕所可以关门,但是要限定时间。如果不能自主管理,就没收手机。

乙老师分享家庭教育故事的同时,一旁倾听的丙老师也插话讲了自己和儿子斗智斗勇的故事。一次,丙老师的妻子帮儿子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儿子床下有很多网络小说,于是全部没收。谁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再去搜查的时候,儿子的书桌里面又查出了网络小说。怎么办?于是,给孩子重新做了一个完全没有抽屉的案板式的简易书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确实,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大后方,也是根据地。而当今很多孩子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都是因为大后方、根据地出现了问题。教师如何建设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非常值得关注和重视的事。一方面,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另外一方面教师的双重身份往往使得教师的家庭教育格外引入瞩目。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的家庭教育未必是优秀的,不是有南京某著名教师的优秀孩子在海外自杀的事件吗?

今天读了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派克在第一部分《自律》中说,惟有自律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一般教师身份的家长都是有自律的品质的。派克又进一步说,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不是制造恐惧,而是陪伴孩子直面恐惧,不是有条件的爱,而是无条件的肯定孩子,长时间的是陪伴和关注孩子,通过陪伴、关注和倾听,发现和了解孩子的个性气质,并且与之对话,审视孩子的需要,做出理性的判断,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身心的平衡,这就是成功家庭教育的核心。这一些很多教师家长未必清楚,因为他们心目中的优秀或许只有成绩优秀。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8年暑假,全国第四届教育行走教师研修夏令营活动中,扈永进老师谈到教师首先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国际行知赏识之道倡导者——国际行知赏识学会会长、原马来西亚沙巴州崇正中学校长曾桂安校长在《让爱与时代共翔》的讲座中倡导,要通过赏识教育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推动孩子的自主发展。

张文质老师说,一名教师要反抗应试教育,要不断成长,要走一条自我变革的道路。变革就从我们自己开始,同时要让我们自己的孩子马上就受益。而这种教师的微革命是一条极为漫长的朝圣之路。

什么是爱?在《少有人走的路》第二部分《爱》中,派克医生说,爱不仅仅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修炼,是一种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不断成长,心智的成熟。爱的本质是一种愿意,愿意倾听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身上。爱是一种对人、对事物、对事业的长时间的专注,是一种对自我的拓展。孔子说,爱是己立立人;张文质老师说,爱是先觉觉后觉;派克医生说,爱是助人自助,是一种双赢,是一种对自己和孩子双方的独立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因为你耐心倾听,孩子语无伦次的表达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价值。以爱成就爱,以价值创造价值,家庭教育是一种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派克说,正因为孩子青春期而改变的家长,他们的更年期、老年期乃至于整个生命都将焕发出光彩。

张文质说,家长改变,孩子才会改变。这是家长,更是教师的微革命。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