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缺少大师的原因

为什么民国大师多,而现在却很少有声名显赫的大师?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网友有心,可以百度一下。百度的答案是什么呢?说得很高大上。什么“历史语境差异”、“学术评价体系转变”、“时代需求转变”、“知识生产机制变化”等等。真是不着边际!

比如“时代需求变化”,说什么“当代社会从生存危机转向发展焦虑”,难道“生存危机”反而催生大师,而“发展焦虑”却诞生不了大师?这是什么逻辑?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当代大师少之又少呢?

传承断层,是主要原因之一。

民国大师如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陈寅恪、赵元任、胡适等,虽然都出国留学过,可是回国后即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极好的传承,加上他们受过西方文化教育,博采众长,兼收并取,从而在学术上有很大成就。

再如王国维、钱穆他们,没有出国留学,可是一直根深于中国传统文化,接受的传承根深蒂固,加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扬传统文化也就得心应手。

可是我们现代怎么就断层了呢?

解放战争,国共分家,一部分人才随蒋介石去了台湾,还有一些国宝级人才流落国外,尽管大陆留有的原有人才占大多数,可是,很不幸的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这些大师级的人才,没有享受几年好日子,绝大部分成了右派,被关进了牛棚,接着又是动乱岁月,知识分子被打倒、被歧视、被奴役,前后有二十年时光!宝贵的二十年啊!

他们胸中的学说,传承给谁?传给牛棚中的牛吗?

师傅都在牛棚里落难,学生跟谁学?

断了一个二十年,需要多少个二十年来弥补啊!这就是如今少有大师的主要原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