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价值判断标准1
广度=用户数*单个用户价值
频度=使用频率*单次使用价值
强度=可替代性 * 紧急程度 * 持续时间
实现成本=开发时间+发布时间
需求的价值判断标准2:KNANO模型
基础功能:不被性价比判断束缚,留出足够资源实现;这类需求的判断主要依靠常识积累。
预期功能;越多越好,挑性价比高的实现;这类需求的判断依靠常识,数据和调用。
亮点功能;低成本实现;这类需求来源于灵感,洞察。
无差异功能;低成本验证;
反向功能;考虑多边用户,多样性用户,权衡利弊;
一些常识:
产品生命周期论,来判断当前阶段,产品的重点目标,从而调整价值判断因素的权重。
MVP价值观推崇的是低成本,速度上线,验证产品效果,因此理想的情况是开发完成就立即上线,但是,发布有时间成本,因此在发布成本较大的移动端,就有了按版本发布的概念。
功能打包成需求
把零散但相关性高的功能,打成一个包作为一个需求,而不是零散的小需求。
工作流中的输出:
功能列表+描述;
功能列表+描述+价值评判维度;
产品架构图;
交付给各方的需求文档;
需求管理
按空间:对应不同的模块,属性存放;
按时间:对应不同的状态,比如待讨论,实现中,归档,不理……
其他应考虑的点
- 功能的前置条件,比如,接口准备好,财务批准;
- 非功能性的需求,比如,性能需求,培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