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食品安全堪忧,饮食健康问题难保证,挑选食材有技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增加。

今年的3.15晚会,将近年来风头正盛而又备受争议的“预制菜”又一次送到了风口浪尖。让食品安全问题这个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的话题再次被热议。单个社交媒体平台有关315 晚会的话题,就有超 70 亿的阅读量、几百万的网友互动。

央视“3·15”曝光了安徽阜阳当地有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槽头肉,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由于槽头肉上淋巴较多,在日常生活中也被称为淋巴肉,是猪肉中公认品质差,价格低的部位。

除了央视曝光的以外,各地这两天也爆出了不少关于食品安全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13家餐饮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1日发布关于3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检出6批次样品不合格,含1批次植物油。河南两公司生产的熟食“牛肉”检测出其他肉成分。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对市场上多家品牌的现场制售酸奶进行了测试,发现一些品牌的配料存在不小的谜团。湖北经视特别节目《315我们在行动》中曝光了夸父炸串存在食品安全等问题。书亦烧仙草员工用嘴判断食材过没过期。茶百道有店员每天重要工作是改日期。古茗有门店使用过期食材。淀粉肠不达标,配料有用" 不建议人吃 " 的骨泥

本次央视3·15发现的问题主要是不法厂家以次充好以及严重违反食品生产卫生标准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而这一专项整治行动,也是对“3·15”晚会的积极回应。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成本越来越高,人越来越追求享受便捷的社会,预制菜不可避免的会越来越成为必须品。对于连锁饭店、酒店而言,“预制菜”有其天然优势。统一采购、统一处理不仅节省了人力、时间、成本,便于统一管理。

对于家庭生活而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下厨做饭从一种日常活动变为奢侈行为。而“预制菜”不用洗、不用择、不用切,越来越受到年轻懒人们的欢迎。盒马生鲜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95后消费者会优先选择预制菜品。

而据相关数据统计来看,美国的人均年消耗预制菜40公斤,欧洲消耗30公斤左右,日本消耗20公斤左右,我国不到10公斤,还有很大的前景。

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食品生产者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采用安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友情提示食材挑选小技巧:

很多人购买食物并不懂如何挑选,习惯性地只买最光鲜好看的,可放不久、不好吃、没营养等各种问题让你对这些漂亮的食物一再失望。原来太好看的总是有陷阱的!这些食物里的狐狸精,用漂亮的毛皮欺瞒世人,你可要炼出火眼金睛才行!

一防“艳”。在采购食品时,首先要看颜色,如果过于鲜艳不自然,尽量少买。

二防“白”。颜色太白的食物也不要选,尤其是一些面食。

三防“长”。保质期过长的食品,要提防防腐剂过量,长期进食含大量防腐剂的食物对健康不利。

四防“反”。反季节生长的蔬菜以大棚菜为主,大棚中气温较高,不利于农药降解,光照不足还可能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升高。

五防“散”。散装食品价格便宜且方便挑选,但相比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来源更难保证,如果是由卫生条件较差的小作坊或个体经营业户加工而成,则存在安全隐患。

六防“低”。食品价格过低,有可能质量存在问题。

购买建议:建议网购食品时,查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尽量买大企业生产、正规品牌的商品。网购食品到货后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标明商品名称、QS标识、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同时要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