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需要情怀的支撑,否则很难坚持。这是一趟于自己心灵的旅行,差一分一毫,都不会修成正果。
是的,我是一名老师,还是在幼少儿教育当中呆了很久了的老师。毕业之时,在服务行业和教育行业选择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幼少儿教育。也不知道当初哪来的面对无数个熊孩子把你关在门外还能有继续坚持在这一行做老师的勇气。所以我说:做老师需要情怀的支撑,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当初我的情怀是: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你才刚毕业,自己都是个孩子,只有在教育行业才能找到隐藏在心里的那个柔软的自己。你柔软善良,而孩子是最善良的,所以,没有什么行业再适合不过你的了。
曾经的教学过程中,怀疑过自己适合不适合,也偷偷哭泣过。那种之前把难过的日子过成现在的宝贵教学经验的生活,于我而言,是坚持的结果,更靠对自身了解的结果。
记得N大大说过:你的第1份工作对你影响之大,它会成为你选择工作的标尺,你的价值观,经验都会从中得到升华,并且跟着此线路不断往前走。我所走过的路,被学生“虐”过的教学过程,都将成为我后期的宝贵教学经验以及与孩子沟通的宝典。
冥冥之中,有一种安排叫刚刚好。刚刚好毕业,刚刚好抉择,刚刚好经历。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时间点的交叉正好在你需要,我刚好合适。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手下的学生不少于100人。见过了太多外在形象配得起他的学识与基础的孩子,也见过了完全不把学习放在眼里,甚至讨厌学习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受挫力弱,一般的孩子差自信,差的孩子就什么都差。也曾经骂过一些家长,见他们不负责任,还把散养当口头禅。
执着的要扳过一些家长的想法。殊不知,江山易改,难逃其自身原生态家庭影响的根本。后来,见层次不同,理念偏差,把执着变平衡。追求“适当”成为教学根本。
找志同道合的家长,说志同道合的话,做志同道合的配合。
如果一位家长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管,凭什么老师就要负起责任?做教育除教学之外,还有连家庭带教育责任。如果目标一致,我们一起前行,否则,恕我不奉陪。
走入教育,是为了更多的家庭责任感融入,教学在其师,学在其本身,巩固学习则在其本身,监督,习惯以及学习态度。几者不可分割。
用对的教学方式,说一致的教育目标,找志同道合的父母。愿未来的路上,有成就,有奉献,有被感染的家长真正意识到教育除却学校教育之外,还靠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