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学霸的距离只差一个学习方法——间隔练习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时代独有的知识焦虑中。还在学校磨大刀的大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发现已是“核弹时代”。学校里学的知识永远不够用,终身学习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
然而,当自己踌躇满志、打算慢慢变成一个认真的学霸,现实的情况却往往是:一本书,看完扔一边,一个月以后你还记得多少?答案是——20%,也就是说,遗忘了80%。
尤其是正在考研路上的我感触颇深,笔记翻来覆去翻了十几页,结果啥都没记住,合上书——马什么梅?打开书——马冬梅,合上书——马冬什么?那么为什么造成此类现象?这里需要引入遗忘曲线的概念。你现在复习一些内容,可能一个星期之后就全都忘了,这就是遗忘在背后捣乱。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学习项目(Open Learning)负责人桑贾伊•萨尔马在自己的新书《学习的本质》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91年,一群学生搞恶作剧,在校园里安放了一个饮水器,并在饮水器上面接了一条高压消防水带,以此向学生们提供饮用水。
麻省理工学院最后郑重其事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永久性雕塑纪念品。装有高压消防水带的饮水器的雕塑,现在被放置在斯塔塔中心的入口,上面还配有一块解释高压学习的纪念牌。以此来暗示麻省理工的高压学习文化:
我们的学生拥有水滴石穿的毅力,再猛烈的知识洪流也打不倒他们。
作为世界一流的技术教育学院,能进入麻省理工的学生,必然也是是世界拥有优秀拔尖的学生群体,很多人无法相信,就是这群令无数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坚持的认为:学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困难到他们设计了一个非正式的口号“IHTFP”,意思是“我讨厌这个该死的地方”,每当学生依恋惆怅的高呼这一口号时,我们就能判断他们的学习压力有多么繁重。
为什么人们习惯把学习与困难挂钩呢?在《学习的本质》中,桑贾伊•萨尔马提出:记住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这种想法无论是从精力还是信息存储方面都是极为奢侈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遗忘是不可避免的。
但遗忘有时候也可以帮助我去记住更想记住的记忆。比如,你在聚会上遇见了一个聊的不错的人,你会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反复默念他的名字,因为这时记忆的提取强度很高。当你记住这个名字的那一刻,记忆的存储强度从零攀升到一个较低的程度,但重复默念这个名字并不能增加存储强度。
只有当记忆的提取强度受到干扰而下降时,比如因时间流逝或者混淆信息出现,你才有机会大幅度地增强存储强度。比如,你在聚会中记住了他的名字,一段时间后你遗忘了,之后又因为读到一句诗重新记起他的名字。
这个忘记又记起的过程,就是在反复的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行为可超越被回忆的信息,从而改变记忆,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行为不仅提高了这些信息日后的可提取性,同时也积极地抑制了对不必要信息的回忆,直到我们找到新的关联信息,增强了这段记忆的储存强度。
当下,急速发生的技术变革,虽然并不能改变学习的本质,但是却要求我们掌握一些既要与时俱进,又能永恒持久的学习方法。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不要临考前才开始抱佛脚!”
几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曾听过上面的劝告。多数人认为,一心一意学某样东西,学习效果会更好:“练习,练习,再练习”“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断练习”就是要让人牢牢记住一项技能。信奉专注的力量,在一段时间里反复练习一件事情,直到真正掌握。似乎在说:我们记不住,是因为我们集中重复练习的次数不够。这是很多学生普遍持有的一种看法。
2013年做的一项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的人表示,他们一般在考试前一两天才开始学习,不过绝大多数人也表示他们心里清楚,不应该临阵磨枪,应该早早开始学习。
那么,临时抱佛脚究竟有没有用?桑贾伊•萨尔马在《学习的本质》中明确指出:几天甚至几周学习一个单元要比一次性把所有单元全部学完有效得多。这种有序安排的学习方法被称为间隔学习法,又称为“间隔重复法”或“间隔练习法”,是一种积极的日常练习。
间隔学习法不仅适用于上至76 岁的成年人及下至几岁的儿童,甚至还适用于婴儿;不仅适用于学术知识的学习,也适用于计划外的偶然学习,甚至还可用于运动技能的学习;甚至是医学外科手术领域。
关于间隔学习法,有一条比较好的经验法则:如果你打算重温一个知识点,但这个知识点你刚学不久,重温时无须费力思考,这就不算间隔学习,反倒更接近于集中学习。如果第二次学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忘了之前的学习内容,这就叫“间断学习法”。然而,一旦你对这个知识点有些遗忘,需要努力思考才能想起来,这就是一种有力的暗示,说明你走上了正确的间隔学习之路。
然而专家也发现,间隔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应该找到一个平衡:既可以把间隔时间拉到足够长,让我们尽量减少学习或复习的次数;但是也不至于间隔过长,因为这样容易把上次学的内容忘光。那如果对于需要考试的学生,学习和复习怎么设置间隔时间最好呢?有的学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时间间隔建议:
也就是,合理的间隔时间应该是随着周期的拉长而拉长。当然,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也可以试着依照表格的时间上下浮动。
那么我们如何实操演练起来呢?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定周期
根据材料内容规划复习周期
例如:考研政治约为40章,每天复习3章,40/3≈13天,复习周期可以安排为14-15天,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每天复习2章,40/2=20天,复习周期可以安排为20-22天。以此类推。我在考研过程中是安排15天一个复习周期,效率还是挺高的。
第二步:定内容
规划好每一遍的复习任务
例如:
第一遍:不记忆,理解概念,圈出重点,不懂的看看课程视频。
第二遍:整理框架,记忆黑体字,做课后练习。
第三遍:边看精讲精练边做1000题。
第四遍:复习1000题,不懂的回精讲精练补充。
第五遍:略
……
第n-1遍:背诵高频考点。
第n遍:背诵高频考点,直到考试。
第三步:适时调整
根据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复习方案
另外,正确使用间隔学习法后,我们还可以运用交叉间隔学习的方法,增加学习的主题内容。即,用不同的内容来填补间隔学习时间的空白。这种方法还可以让我们在适当的情况下,使我们正在学习的不同内容相互联结,从而提高整体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所以,多样性的间隔练习远比频繁的集中练习要更容易形成长期记忆,更有助于对学习的掌握。只是相比频繁的集中练习,多样化的间隔练习讲究慢工出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