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新发offer的这个人,第二次主动放低筛选标准了。
01
要不是歪打正着筛出的那份简历,估计现在还在找同时满足“名校本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1-2年互联网广告公司产品项目经验”三个条件的产品经理候选人。
很庆幸那天的视频第一面,我和她深聊了下。
科班出身但没有对口经验,目前刚准备转行,之前有参加过培训也有自己主动做的一些调研项目。前后五轮面试,这个候选人身上,有我一直在找的,准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不需要领导催促或操心的职业精神。比单纯简历漂亮但素质不给力的人强出太多。
第三面后,“不错,智商足够,行动力强,没有任何经验背景、短短两天给出这么一份有质量的调研报告,让她过来吧。我有信心带出来。”技术boss这么说。
总经理有些介意她没有相关项目经验,但觉得不妨试试。收到offer,最近已经在办离职的她专门发来感谢。
“不要把筛选简历的标准抠得太死,筛子的网眼留大一些。”做过猎头的姐姐曾这么告诫。
有的人是越相处越喜欢的。
02
有一个人,我筛销售时换了几批关键词,两周内无数次把他筛出来,都没有下定决心下载简历:经历跨度实在太大了。
销售经验一年半,之前做的是将近六年的HR,学历大专,还是一个工科专业。我司对销售的要求是,有颜值、有对口销售经验、有一定客户资源、本科以上。如果经验足够,学历可放低到大专,但大专是底线,且专业上也有要求。
最终下定决心电话初面,也是抱了赌一把的心思:不看专业,学历至少符合要求;做了那么多年HR,沟通力应该不错;虽然销售经验不多,但从毕业起都在广告媒体圈,或多或少会有一定资源。而且,算是聪明,简历上列明了自己的优势,包括渠道和直客客户、对接的4A公司。
还好打了那个初面的电话。
一点就通,对广告媒体有自己的想法,目标明确且情商高。虽然对媒体资源了解上有缺乏,但瑕不掩瑜。给团队负责人保荐了过去,这周刚确认入职时间。
好的销售,有客户、有业绩,但先于这些硬性指标之前,是他是否能在最短时间内让人喜欢、聊天聊得顺畅。
03
有几个问题,无数人在解答,但无数人又在继续问:
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会因为这个专业限制我找到真正喜欢的工作吗?
学历不达标、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是不是完全没机会通过简历筛选?
在HR眼里,究竟什么才是靠谱的简历、怎样才算是靠谱的人?
不探讨500强大公司的简历筛选器,也不谈不用被筛选、直接被抢的大牛们。对普通公司和普通候选人而言,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这样:
不会。
不是。
第三个问题。HR眼中的靠谱,不是靠一个人判断的靠谱,是部门和公司种种硬性要求内化后的判断。更多在于你是不是真的靠谱,且是不是至少达到了不可滑脱的那个底线要求。
《蒂凡尼的早餐》里有这么一句话,“不是因为他们会把那个角色分配给我,也不是因为我是可以演好的:他们不会分配给我,我也演不好。”
例外总会有,你有那个实力成为例外么?
04
BBC有部纪录片很是火了一阵。《56 UP》。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7岁开始,每7年一次记录,直到各自的56岁。
很多人看完后说,人终其一生,终究无法跨越自己所在的阶层。但其实里边有一个人成为了例外。Nicolas,考上牛津,从农夫的家庭,到后来美国名校的教授。
教育和经历,都可以帮助人成为例外。而愿意尝试例外的我们,是因为曾经有人打破我们内心固设的标准和底线。
我们愿意相信你是那个意外,但是我到新公司三个月,几千份简历下来,真正走到最后的例外,也就这两个而已。
成为例外的过程没有我叙述的那么光鲜,这个过程丝毫不吸引人。
说出来就是一句“转行成功”,但背后是一次次面试失败后重新来过的不服输,是拼命充实项目经验的努力,是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练习,是根据客户反馈一个个修订改进方案细节的夜晚,是一次次模拟试讲凌晨临时给我发消息“真的抱歉,面试能不能迟一天,和客户磕到现在,实在精力不济”的诚恳,是跟行业高手切磋、推倒原有知识体系重新构建的辛苦。
他们没有那么好的第一印象,但为了自己的目标,最终拼了出来,证明自己可以。
录用的这两个人,一旦转行成功,有了平台经验,可预计的是,不出意外,以后会开始一路绿灯。
因为,比起草丛和海边,人们终究还是会优先选择去森林里找树。
05
一则寓言。
龟兔赛跑。
因为推崇乌龟的坚韧和坚持,龟兔赛跑的故事最终以乌龟胜过兔子作为结局。然而这几年,越来越多人指出,社会上的真相是,越是兔子,跑得越快。马太效应。
甚至于能成为例外的这些人,他们也是兔子。踏上跑道,也只会越跑越快。
那些让他们成为例外的特质,那些让他们转行成功的特质,那些不同例外身上相同的特质,才是你真正要去琢磨和看透的东西。而不是问“学历、经验不达标,该怎么努力”,“HR到底喜欢什么人”。
有些东西是运气。莫名筛到的简历,觉得“试试吧”而拨出的电话,都是不可复制的机缘。但就连努力、奋斗和职业本身很大程度也依赖于一定的幸运,比起郁闷“为什么我就没有那个运气”,不如想想,真想去做的话,怎么去尽力挣脱这些看似不给力的背景。
最后,HR筛简历没你想象的那么严格,公司的面试也没那么死磕。只要你真的值得培养,慢慢沉淀,机会总能来。
“把你该做的做尽,剩下的就是修心了。不急不躁,合适的人和机会莫名就来了。”招聘的时候,一个前辈这么告诉我。
我想,这句话送给囿于种种限制,暂且还在迷茫的,求职中的你们,大概也是有用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