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程序员跌跌撞撞也算是走上了IT系统研发的正轨,在加拿大银行的工作基本可以工作与家庭平衡,如果不回国,能够平平稳稳地做研发做到退休,然后作为第一代技术移民为二代们在异国他乡扎根铺路。
命运的齿轮不由自己控制,年过三十,为了以家庭为重,我休产假期间随夫回国,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工作的事情,每天都在育儿的忙碌中,非典后北京的蓬勃发展对于埋头于家务的自己是感受不到的。有时候和国内的同学沟通中,绝大部分都在工作岗位上奋斗着,而已经34岁的我,产假后是过哪种日子?手心向上还是过手心向下?经历了一年的居家体验,最终还是选择重返职场。
翻看简历的标签:女性、34岁待业、已婚已育、985本科,十年银行业务系统开发资深程序员,主要开发过信用卡系统、数据仓库系统。不得不承认时代所赋予的机遇,因为我有流利的英文和海外银行的工作经历加持,虽然带着中年危机的标签,但我还是得以进入到曾经觉得可望而不可及的外企:IBM中国。
在当年求大于供的IT人才需求的大环境下,公司要在本地寻找一位合适的IBM大型主机售前工程师也是不容易的,IBM要在中国扩展业务,人才的本土化是公司的战略定位,一是节约成本,二是提升市场粘性。IBM对于全球化运营有一整套成熟的机制和体系,对于我这么一位完全没有售前经验的主机应用开发程序员来讲,公司的培训体系是能够帮助挖掘和提升个人能力的,当然如果通过培训和岗位实践仍然不能胜任,IBM也有着一套转岗或淘汰的机制。
2024年11月正式入职IBM中国的岗位是主机系统工程师,如果按照JD(Job Description)的描述,我的能力和经验的匹配度大概勉强及格,尤其是zOS Parallel Sysplex的匹配度接近于零。当时招我进公司的是一位香港来的经理,周围香港和台湾的同事挺多的,毕竟IBM主机在香港各个银行已经深耕多年,我的Mentor(师傅)也是一位香港人。
哪怕我已经34岁,但对于IBM主机系统工程师的岗位仍是“新人”,进公司第一个月经理就安排我去参加IBM zOS Parallel Sysplex的系统培训,地点在美国San Diego。虽然也去过美国旅游,但出差去美国还是第一次。之前在加拿大的银行是一次差都没出过。IBM的业务支持流程很清晰,公司统一办理商务信用卡(Amex信用卡),通过公司的差旅系统提交报销申请,然后在公司的差旅系统提交机票和酒店预订,由外包合作的国旅运通完成预订流程。我从同事那里知道到了San Diego可以打车或者租车,我很好奇租车怎么租,同事给了我Hertz租车的链接以及IBM公司的优惠代码,然后就能在Hertz预订。虽然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而且没有同行的其他同事,心里七上八下,但也并没有表现出畏难之情,不懂就问,认真规划好出行的细节。
到了San Diego,在机场找到Hertz租车点,办好手续去提车,给的是一辆敞篷跑车,码表显示车只走了2000多公里,感觉自己运气真不错。上了几天课,正好碰到有IBM中国在San Diego一起出差的同事,第一次见面认识就一见如故,相约周末去海边走走。周末开着我租的第一辆敞篷车,我想试试敞篷,就按了自动打开的开关,然后就体验了一把贴地而行、风驰电掣的敞篷拉风的感觉,觉得自己进入的美剧的画面,有种虚荣心的满足感。到了傍晚开始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赶紧回到车里,但很糗的是,不知道如何关闭敞篷,最后不得不让经过的路人帮忙操作才把敞篷合上。
当年的培训材料都是纸质的,背回来厚厚的z/OS Parallel Sysplex系列资料,本着“笨鸟先飞”的原则,每天苦读资料是中年职业转型的第一步。入职三个月,就在IBM各种培训和资料中度过了充实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