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读完《居里夫人传》,期间几次热泪盈眶,潸然泪下。居里夫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学习,值得赞颂,值得敬仰之处。了解居里夫人的一生,无论是对于个人成长、品格养成、面对磨难,还是人生选择、理想信念、教育子女等方面,都有很多思考和收获。
当人们谈起近代科学的历史时,不能不联系到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中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然而,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难。她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奋发精神,她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
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下的钱,从华沙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经过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他们生活清贫,工作、学习却十分紧张。1896年,在居里夫人分娩大女儿伊雷娜期间,法国的亨利·柏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她怀着极大兴趣阅读了柏克勒尔的报告,开始系统地探索除铀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化学元素具有类似的放射性,进而发现了两个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
居里夫人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她决定用波兰命名一个新发现的元素为"钋"(polonium的词根和她的祖国波兰Poland的词根相同),另一个新元素为"镭"。科学的攀登还有更艰巨的路程,他们开始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但没有适用的实验室和缺乏其他物质条件,仅仅在巴黎市理化学校内找到一间上漏下潮的破旧棚子,略加修整后就成了他们的"实验室"。在这里,他们不但进行了大量周密的科学研究,还要从事繁重的化学工艺的操作,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进行无数次的溶解、蒸发、分离和提纯。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终于第一次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点的纯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后来还第一次获得了金属镭。1903年,巴黎大学授予居里夫人物理学博士学位,又和居里先生、柏克勒尔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居里先生因车祸不幸逝世。居里夫人尽管内心悲痛,却仍然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工作着,她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讲座,指导实验室工作,潜心研究着各种放射性元素,并完全担负起供养老居里先生和教育两个女儿的责任。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年,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读完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学生时代艰难求学,还是在简陋艰苦的环境中做研究,居里夫人都具有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志,她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为了学习、研究她废寝忘食,丝毫不在意个人的衣着、饮食,有时候连续几天她只吃一点黄油面包,或者啃小胡萝卜,即便成名后,她依旧生活简朴,醉心科学研究;她关心他人,懂事、孝顺,十几岁就能够为家庭成员考虑,照顾姊妹,为父亲分担辛劳,一战期间她还主动上前线尽自己所能地救助伤员;她坚强独立,精神高贵,丈夫意外去世后,国家要给她发抚恤金,她拒绝了,她说自己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她专心致志、不慕名利,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和赞美,她理智地谢绝很多采访和活动邀请,她不想自己的研究被打扰、中断;她品格高洁、无私奉献,发现了镭,她没有申请专利,而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世界,她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给更多人带来帮助,而不是为了自己获得金钱;在教育子女方面她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大女儿伊蕾娜成为一名核物理学家,伊蕾娜夫妇后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为一名音乐教育家、作家,不仅写下了母亲的传记,后来又成为一名战地记者,跑遍战场,她的丈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一个家庭五个人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世间仅有的。
读完此书,掩卷沉思,这本书如果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能读一读该多好啊。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她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信念、勇气和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