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理解妈妈的苦心,这究竟是怎么了

一位妈妈非常痛苦地说她上初二的儿子不理解她的苦心。

说自己省吃俭用,所有的收入基本上都用在了儿子身上,说自己一年到头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买过,却愿意花好几万块钱给儿子报各种辅导班。目的是想让儿子的学习成绩更优秀一些。可是,儿子却经常从课外班逃出去,等到下课的时候会按时到达接送点,和妈妈会面。

当我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孩子告诉我说,那些课外班都是妈妈的意愿,自己压根就不想上。但是,妈妈非要报,那就报吧。孩子说在课外班每次都非常痛苦,实在是不想去,但又敢不去。

情况就是这个样子。


我非常理解这位妈妈,理解这个妈的良苦用心为孩子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但是我更理解这位孩子,理解这个孩子内心所承受的痛苦。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强制性地让孩子继续留在课外班里,成绩不见得会有所提升,没准会让孩子觉得很内疚,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时间久了,孩子的自我价值会受到影响。

在这里,我想说,家长要给予孩子合适的期待。

在家长过高的期待下,有的孩子会自暴自弃,有的孩子会表现得非常逆反。

如果我们的爱让孩子感到痛苦或者说是不舒服,就说明爱的频道不对。

在一次读书会上,我们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感觉父母做什么,才是对他最好的爱”。

在下一次的读书会上,父母带来的答案五花八门。

“妈妈每天做可口的饭菜就是对我最好的爱。”

“妈妈给我买新衣服,就是对我最好的爱。”

“我想让妈妈能够听我说话,就是对我最好的爱。”

“我想让爸爸一周能陪我打一次球,就是对我最好的爱。”

“我想让妈妈能够给予属于我自己的时间,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对家长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努力做一个孩子需要的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爱,让孩子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