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人脑的PC时代启幕之际,语言也就伴随着诞生演化了...,而对于汉字而言,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或许你听说过:
仓颉造字
或者你刚看到这里,不禁莞尔一笑,哥们,别尽拿些故纸堆里东西来忽悠。我在这里必须正名的是: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往上追溯一两百年的历史易如反掌,而引证时每必称西方哪位先贤,哪路大师也是证据确凿,想来一副“真理掌握在我手”的腔调是十分意气风发的,向你鞠一躬;然而,又有多少历史的真实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每当提及古圣先贤的名字时,我总要感慨,或许时间让你们落满灰尘,但多少人又何曾想过:
当年的仓颉何尝不是远古的乔布斯呢?在一个个历史转折点上,在一股股社会生产力变革的洪流中,你们何尝不是一个个标杆,一座座丰碑,一位位中流砥柱!顿首,叩拜!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许多人诘问,天怎么会下粟?哪有鬼在哭嚎?分明是荒野的粗陋,神鬼的迷信!
而我是这么理解的:
当时仓颉所在的族群一定进入了农耕时代,仓颉作书使得农业水平获得了巨大发展,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使得粟的产量剧增,以至于用“天雨粟”才能表达那时那景,或许你也联想到了《天降美食》,人类对饥饿的刻骨铭心需要美好的画面获得稳定的安慰满足,仓颉领导的生产力革命让他的族群梦想成真!
更为可贵的是,虽然当时的鬼神信仰一定存在且影响力极大,但仓颉作字后,仅靠巫术、鬼神的把戏已经无法统领族群的精神认知,那时的人们依靠文字开始思辨,甚至开始质疑...,以鬼神为皈依的巫士阶层开始瓦解,他们宣扬的鬼神信仰开始崩溃,真正的文明的种子就在“鬼夜哭”的社会背景下发芽了...
作为当年互联网的第一批从事编程语言的佼佼者,仓颉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象形文字只不过是当初自然环境与人,人与人的交互界面!好比苹果应用中的ICON一样,一个字就是代表一种功能或一种集成的功能!
令人敬仰的是仓颉的设计思想当年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到现在也独领风骚,为何?
西方文字的着眼点是声音,西文就是记录声音的符号,在往后的演化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对于西文与其所描述的具象,两者在外形上已经毫无瓜葛!西文文字完成了音——意的系统对应!
这种表音文字的核心逻辑在于,人类对于声音这种具体的存在经过抽象用文字符号系统的表示,进而产生概念、推理,这种逻辑就是数理逻辑的思维方式!
数理逻辑的每一个概念都是要从具象中抽象的,这种有意识的属性剥离使得数理可以独立存在,逐渐泛工具化,可以说,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以西方为代表的数理逻辑的发展,这种发展的深层次的影响就是一切事物都可以进行属性外化。
在互联网时代,电脑就是人脑的外化!从哲学的语境中,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外化表述为心物两元,换句话说就是精神和物质分离,从而产生谁决定谁,谁反作用谁的问题,俗称对立统一!(插播一句,虽然我满嘴哲理,但我心草根,姑且听听!)
我们的老祖宗却和西人想的大大的不同:
他们说,别这么麻烦了!心物一元,精神就是物质,物质就是精神,精神物质不可分割!
照老祖宗的意思,电脑太麻烦啦,直接把人脑PC化,一步到位!所以我们的汉字都是“所见即所得”,和WINDOWS窗口的设计理念一脉相承!我们古老的编程语言——汉字既把万物具象抽象化,又将万物抽象属性保留在具体符号中,这是什么逻辑?
象数逻辑!
象数逻辑的优劣在哪里,我们不要忙着去下定论,首先看这样一个例子:
在汉语体系中,电脑和人脑的名称具有明显的“比类取象”的意味,人脑的概念可以帮助你理解电脑的概念。而在英语体系里,brain究竟和computer有什么文字上的联系?既然说到文字上的联系,在你没有弄懂“电脑”是什么东西前,你很可能已经学过“电”和“脑”两个字,但对于COMPUTER, 你怎么用COM和PUTER去组合而成COMPUTER呢?
显然,在汉语中,所有新的概念都可以基于已经熟悉的文字;那么在英语中肯定不是用字重新组合这样的逻辑,换句话,你不是用原有的单词去组合成所有新的单词,但你可能通过COMPANY中的COM音节,单音节词PUT以及譬如,BUTTER中TER音节最终找到你早先熟悉的音节原型,原来汉语言是字组合的语言,而英语更倾向于音节组合!
在这里我们讨论到了音节,汉语是单音节的文字体系,汉语的多音节就是词组和句子了,这种功能集成的思路和现在电脑主板上的电路集成是否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当然,英语也要通过集成的方法完成组词组句,我们可以说,两种语言都意识到了音律对于语言的特殊重要性,但两者利用音节的逻辑是有区别的!
下面我们再探索一下汉语利用音节的其他特点:
古汉语中注音的方式就是切音!所谓切音举个例子就明白,古gu=狗gou+母mu, 这种音节组合的思想是不是和英语的音节组合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们的祖先没有走上表音文字的道路,他们说,好不容易有了gu的读音,就让古、鼓、股、谷、骨...共享吧!
汉语音节上的这种逻辑能不能在汉语的“形”上面表现呢?也是可以的!譬如,江河湖海泊洋流...,那么,我们“比类取象”的思维能不能进一步跳跃拓展,譬如:从音节到象形再到象数
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易经说卦传》
这么多的物象为什么能够通归于一个属性乾呢?
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这句话真的是很好的总结,却又很难去理解。
关于理解“什么是神明之德,万物之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编译器,敬请期待:
3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远古互联网编译器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