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本色,中国情怀

                                  ——读《乡土中国》有感

        最深奥的道理,往往只需要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便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

                                                ——题记

        合上书本,书中内容依然印象深刻。

        他以朴实真挚的文字,剖开社会的外皮,露出血肉和骨架,冷静地分析中国农村同西洋国家的不同社会本质、结构、发展规律等,使一知半解的人茅塞顿开,登堂入室。

      费孝通,堪称一代大家。

        这是我读完整本《乡土中国》后最真切的感受。

        中国从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发展起来,自古即是农业大国。也许我们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但我们的祖辈也从乡间走来。我们的骨子中镌刻的是农业的印记,血液里充盈的是农业的细胞,这是中国人的天性:勤恳、老实、忠厚与诚挚。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我们的天性不泯灭,都能将荒漠变成沃土,自力更生。但是,我们真的明白“乡土”二字的含义吗?我们真的理解乡土社会的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本质吗?我们真的理解乡土社会的结构吗?我们真的理解乡土社会的知识传播方式吗?

        这一切——一切都在书中。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原以为会像其他的论社会学的书籍一般晦涩难懂、高深莫测,于是有些发怵。但当我翻开阅读了第一篇《乡土本色》后,便被其通俗易懂的文字所折服。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讲起,比如写他自己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灶上的泥土塞在他的箱底,嘱咐他,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用它来煮一点汤吃。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来讲抽象的道理,比如用“捆柴”来比喻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用石头击水时产生的“波纹”比喻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阅读时生动具体,妙趣横生,令人眼前一亮。作者还通过和西洋社会进行比较,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比如,在西洋社会,一位朋友说要“带了他的家庭”做客,主人家很清楚要来几个人;而在中国社会,“阖第光临”虽很常见,但很难说清楚“第”包括哪些人。这正体现了费孝通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他语言特有的魅力和色彩。

        这本书是他将当时在大学时讲课时,所讲内容整理修改而成出版的一本书。当时,他还年轻,而且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因此,他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剖解社会,一面探索一面讲,具有非常浓烈的讨论性,所提出的观念一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所以大胆朴素。然而正如毛宗岗对诸葛亮摆“空城计”的批语一般:“惟小心人不做大胆事,亦小心人能做大胆事。……孔明若非小心于平日,必不敢大胆于一时。”费孝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还有话要说,还是先搁笔,斟一杯酒,小酌几杯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夜莺2517阅读 127,794评论 1 9
  • 版本:ios 1.2.1 亮点: 1.app角标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温度或选择空气质量,建议处女座就不要选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阅读 11,839评论 1 6
  • 我是一名过去式的高三狗,很可悲,在这三年里我没有恋爱,看着同龄的小伙伴们一对儿一对儿的,我的心不好受。怎么说呢,高...
    小娘纸阅读 8,698评论 4 7
  • 这些日子就像是一天一天在倒计时 一想到他走了 心里就是说不出的滋味 从几个月前认识他开始 就意识到终究会发生的 只...
    栗子a阅读 5,529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