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杨照先生的《<资本论>的读法》。“马克思的经济学指出了非常根本的矛盾:金钱的介入原来是为了方便交易,交易行为应该是用金钱换来我们更需要的商品。这是W—G—W,W是商品,G是金钱。可是金钱介入一定程度之后,这种行为的顺序变成了G—W—G,用货币去购买商品是为了将购入的商品出售,借以赚取更多金钱。”

我的思考是:

用钱购入的商品如果不是为了实用,那最好它能增值。奔着增值去购物,就是一种投资,钱就花得值。

比如说,你买房不是刚需而是投资,那就得买在换手率高的核心地段,一定不能图便宜,否则砸在手里、跌入坑里,肠子悔青也没人能救你;

再如,那些有社交属性的奢侈品牌,尽量还是少投资的好,价格昂贵买回来,用又不舍得,卖又要打折扣,卖多少还得看行情,最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它,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钱,兜兜转转也不见得就提供了多少情绪价值。

如果净是些冲动消费,购入的商品贬值还不如当个守财奴好。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是硬道理。其实,老人们经常批评我们乱花钱时都会说这么一句:净买些没用的东西。你还别不服气,人家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G1—W—G2,G1小于G2,你这w买的才值。

说白了,就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当一个“骑自行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的守财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