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列举了阻碍深度思考的9个思维定式,大多数人都会有3-4个思维定式,想要让自己的思考有深度、条理清晰,不陷入表面性,就首先了解经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思维定式。
如果感觉自己正在思考的东西“因果倒置”了,就试着努力寻找其他答案。意识到自己沉溺于关键词,就试着不用关键词去说明问题。察觉到自己满足于用框架整理,就试着舍弃框架从其他角度切入,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框架。如果初步假设不能使思考进一步深化,就想想反例,试着否定自己的初步假设。这么做一定会有效果。
从行动上具体改变是克服思维定式的有效手段。人类其实是意志很薄弱的动物,比起通过改变意志去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更容易改变意志。
如何进行深度思考?
引入MIT的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描述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的深度思考方法。这种方法对问题设定及问题解决大有助益。
系统动力学是通过在计算机中制作“世界模型”,来解读人类社会的“模型”与“动力机制”,成功得出了本质性的答案。
系统动力学有着极具特色的立场——即不囿于表面现象及细枝末节,发掘事物背后隐藏的模型及动力机制。
“什么事情会引发那种现象?”“隐藏于背后的模型是怎样的?”“今后,这个模型会产生怎样的动力机制?”通过系统动力学的课程,逐渐掌握这样的思考方式和技巧。
系统动力学是通过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及“动力机制”去捕捉本质的综合学科。
不还原要素,从全局捕捉
要素还原主义的基本方针是将复杂的事物逐一分解,找出构成要素并分别理解,以此理解整体。这是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而系统动力学不同于以往的科学方法论注重的是要素还原主义,而是基于俯瞰全局的角度,
模型是剥离无用的细枝末节后的一张抽象图。对模型进行思考,就是通过右脑的作业使精简的概念图形化。
系统动力学把模型称为“因果循环图”、“因果连锁图”,通过圆形或矩形展示构成要素,辅以箭头表示相互关系。本书简单地称之为“模型”,做法与系统动力学一脉相承,也是用圆形或者箭头等来表示。
以企业竞争为例。假设A公司为提升销售额增加了广告宣传费的支出,销售额因此得以增长。随后,受此影响,销售额缩减的B公司也增加了广告宣传费,销售额也随之增长。之后A公司再次增加广告宣传费以提升销售额……如此循环下去,竞争日益激烈,两家公司都唯恐影响业绩而不去削减广告宣传费,广告战的模型便由此产生了。
这时,广告内容及手法都是不重要的细枝末节了。只要模型不改变,循环就会一直持续到双方精疲力竭。同样的模型也适用于新产品开发周期的短期化、营业网点的扩大、折扣战等。这可以说是与竞争相关的基本模型。
所谓从模型思考,就是这样将想法用图形的方式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
“思考动力机制”是指引入时间轴,观察模型会随时间出现怎样的动态。
从刚才广告费日益增长的模型中可以看出,随时间流逝广告宣传费在交替增长的动力机制。思考动力机制的关键是看清楚模型中的因果连锁,并想清楚将会产生怎样的模式。当然,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模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模式。
理解动力机制、模型的改变与问题的真正解决紧密相连。
1)只改变现象会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
系统动力学是通过模型与动力机制来思考事物的本质。说到底,其实就是在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必须坚定立场,深入挖掘到引发问题的模型与动力机制。
2)能改变模型就能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一条——改变模型,改变动力机制。如果想解决上文中A公司与B公司的广告战,必须努力思考,改变原有的竞争模型、脱离旧有的循环。
因此,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深入思考模式就是找出事物本质的模型,并将其图形化;思考随时间轴变化的动力机制。在模型和动力机制的两方面寻求新突破、找到新的循环。跳出旧框架、解决现实问题。
源自《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