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鞭炮声四处响起,慵懒的我还不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
元宵本应该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汤圆才对,但是为了生活,多少农民工不得不赶着时间点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对于他们来说,能回家跟家人一起过年已是最大的幸福,怎还敢要求太多。
多少人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孩子上学,为了赡养年长的父母亲,为了治病,为了混口饭吃,为了能在社会上立足,为了种种原因而背井离乡。
一切都是为了生活而在外漂泊,努力。
元宵节当然是要闹元宵,而闹元宵最重要的可就数着传统民俗——吃汤圆了。此时此刻,多少在外打工的人儿多想回家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多么想感受家特有的味道。生活就是这么无奈,让你来不及流连忘返,便要继续策马扬鞭。
“去年元宵节,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宵节,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古代诗人就是有才,诗里词里总能把人间无奈描述的淋漓尽致,把人性的真实想法摆上台面。
过完元宵节,意味着春节的正式结束。有一种说法是,“正月十五大似年”,可见在不少人看来,正月十五比春节还要重要和隆重。可是为什么应该团聚的亲人不在身边,都是为了生活。
欢度元宵节,是向传统习俗致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一个个习俗在这天复活。
欢度元宵节,也是向传统文化致敬。每一种习俗之所以不被历史的尘土所湮灭,之所以植入在民众心中,就在于它们流淌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欢度元宵节,更是表达一种良好祝愿。元宵,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圆月历来有美满之喻。无论吃元宵还是吃汤圆,都寄寓了一种祝愿。诚所谓:吃汤圆(汤圆和元宵)、庆团圆。同时,还表达了一种相思。比如,清人丘逢甲写道:“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月圆之际更容易思乡,更容易盼团圆,而元宵节就成了这种载体。
传统节日真会衰落吗?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心中,仍把传统节日当作重要的主餐,洋节只是甜点而已。比如春节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也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每到年关,乡愁就是一张薄薄的车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传统节日不会消失,只要我们保留敬意。
今天,更有文化传承意识的我们,有责任过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传统节日。让包括元宵节在内的每个传统节日,都葆有文化气质,都深入人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国家以后开放制度,让千千万万的辛勤劳动者都能过上元宵再回到工作岗位上,希望每个家庭在元宵节这一天都能团团圆圆,开开心心。希望元宵不再是“圆消”(消失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