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到,青青的小区张灯结彩,美丽异常。新年临近,都市里打拼的青青却感受不到浓浓的年味。
青青的思绪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故乡——那个珍藏着她美好记忆的小村庄。
就在那个条河的东边,是青青读书的学校。青青是喜欢读书,每天早上也不知道几点,只要天一亮她就出发了。其他季节还好,唯有冬季天是最冷了,那琉璃喇叭像一个一个水晶士兵一样排列整齐,有时甚至会持续一个冬天。青青偶尔也会和小伙伴用长长的棍子戳下一节,背着大人们偷偷地尝尝。即使这样寒冷,青青也总是早早起床就去上学。去上学时青青总习惯性地走到煤火炕旁,抓一把火炉旁烤了一夜的花生或是馍干,在那个没有零食的年代里,这些就是青青最好的零食。
可是一到春节,就不一样了,零食就比平时多了,平日里不见的糖果、核桃、点心都可以大饱口福了。记得邻居大伯家哥哥在郑州工作,去他家拜年总能吃到大龙虾的酥糖;邻居三奶奶的儿子在北京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总会带来些细腻香甜的奶糖;还有二爷家的核桃总是装过年的大年初一,青青所以过年就是青青最盼望的日子了。
那个时候过年或者村中老会时会演几场大戏。青青就会和小伙伴们看热闹。戏是看不懂的,但青青她们喜欢唱戏前那种热闹的气氛。尤其喜欢各种各样卖零食的,过年过节孩子们手里都有自己的小金库,买1毛钱的瓜子可以磕上一天;买花几弹就会唱着:“花几弹又好吃又好玩,又好哄小孩。”还有奶奶爱吃的肉合和枣糕,都会令青青垂涎三尺。
最难以忘记的是一次青青看见一个卖雪糕的,冒着热气。青青怎么也不懂,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雪糕咋还冒着热气,边嘀咕着:“他卖的雪糕难道是热的?”只可惜自己兜里的一毛钱刚刚买了瓜子,那个热雪糕就成了奢望。
春节临近,青青和小伙伴们在这个不大的村庄里疯跑,从村东跑到村西,吃饭了也不知道回家,总是在家里大人大声的吆喝夹杂着呵斥声中遛回家粗粗地扒几口饭就又跑出去玩了!那时没有电脑手机,连电视也是奢侈品,但那时青青和伙伴们快乐的笑声是绝对不比现在孩子们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