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偏见,客观思考,成长。
01 关于偏见的故事
今年TVB和爱奇艺联合出品了一部律政剧《盲侠大律师》,有帅哥盲侠大律师,有漂亮女法官,情、法与正义。共两季,经本人鉴定,第1季很棒,值得一看。
在剧中,有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叫潘安,外表看起来是个十足的大美女,女性装扮,是幼儿园老师。实则是一个男人,正在存钱准备去做变性手术。在一个羽毛球场的女性更衣室,潘安遇到了一位学生的妈妈。她不小心摔倒了,潘安就好心地帮她揉尾椎骨。后来,正当潘安在洗澡的时候,学生的妈妈一下子掀开浴帘,发现潘安是个男人,遂报警说潘安非礼她。失明(盲侠)大律师便是潘安的辩护律师。
经过一系列斗智斗勇之后,在最后一次开庭中,这位学生的妈妈改了口供说,因为她的丈夫是同性恋,所以,她对潘安有偏见。她将自己将婚姻不幸的愤怒发到潘安身上。法官最后宣判,潘安性骚扰罪名不成立,当庭释放。
在这个案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偏见”二字。
在法庭上,当学生妈妈说出“偏见”二字时,整个法庭的气氛都发生了变化。当时我想,难道“偏见”是香港法律中的用语吗?
(“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捂脸))
后来,在一间咖啡厅等人的时候,我翻阅书架上的认知心理学书籍,偶然发现了“偏见”的定义。才明白,原来偏见不是法律词语,而是认知或说心理领域的词语。具体的定义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深刻的是,偏见离不开“消极”“否定”,通常是对某一群体的认知。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
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是人们脱离客观事实而建立起来对人事物的消极认识与态度。大多数情况下,偏见是仅仅根据某些社会群体的成员身份而对其成员形成的一种态度,并且往往是不正确的否定或怀有敌意的态度。
02 偏见的危险性
偏见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特雷沃恩·马丁,是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花园市的一个17岁非裔少年。事情发生时,他从一家便利店出来,手里拿着一袋糖果和一瓶饮料,走在回家的路上。乔治·齐默曼是小区志愿看护人,他认为特雷沃恩形迹可疑,因为他是黑人,并将连帽衫的帽子戴在头上。乔治齐默曼不顾警察劝阻,自作主张开枪打死了特雷沃恩·马丁。2013年乔治·齐默曼被起诉二级谋杀罪和杀人罪,但被宣判无罪,这一判决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另一场种族对话。作为对齐默曼判决的回应,我当时在《赫芬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博客。我在博客中说,我认为对黑人年轻人形成的普遍社会思维定式影响了该案件中许多相关人员的反应和行为。我认为齐默曼看到黑人年轻人,带着连帽衫的帽子,就自动判断他不是好人。我认为是这种不受克制的偏见驱使他做出了莫须有的行为。
——摘自《客观思考的艺术》
作为中国人,可能觉得“种族偏见”离我们有点远。可下面这些词,你一定不陌生:
- 寒门、平民
- “富二代”“官二代”
- 不能吃苦的90后
- 叛逆的年轻一代
- ……
当我们使用这些词语时,已经表达了我们的倾向性态度。尽管有些时候,本人并不自知。
偏见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例如,团体冲突(group conflict)理论认为是为了争得稀有资源,也有理论认为很多偏见是后天习得的,儿童从父母、朋友、老师和周围其他人的言谈举止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用消极的态度来看待某些社会群体,当然还有一些出于个人经历等个性化原因造成的。
不论怎么说,之所以有偏见,因为我们是社会化的动物,我们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且形成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限制了我们的客观思考,助长了我们的主观性判断,于是产生了很多误判。
03 扭转偏见
动机和责任是转变偏见的关键要素,然而真正给我们带来转换的是大脑的神经可塑性。许多实例说明,如果人们能够正视对某个群体的偏见,偏见程度确实就会降低。例如,由某个黑人负责进行种族测试时, 受试者对黑人的潜在偏见就会降低,让他们想起巴拉克·奥巴马和迈克尔·乔丹的话,也会降低种族偏见分值。几分钟短暂的干扰所产生的效果至少可以持续24个小时。
你也能通过在新经历中为你抱有偏见的群体创建反面成见来转化偏见。而且,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还是要求你,作为主体,通过新信息、新知识、新思路和新经历否定旧有的偏见重新看待一切。你发现自己在想:那简直就不是事实!过去一直都不是这样的!有些人通过自愿加入多种族成员组成的团队,或者工作之余扩大交友圈,取得了很好成效。你可以参与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出国旅行或者学一门外语等,这些都是扩大视野重新看待与你相异之人的有效方式。
——摘自《客观思考的艺术》
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我们的脑神经是可塑的!
我们的脑神经是可塑的!
我们的脑神经是可塑的!
扭转偏见和扭转其他思维定式一样,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那就是抱着一颗开放的心态,多学习,多交友。
俞敏洪在一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报告会上,讲述了自己从贫困生成长为现在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历程。他坦言,走到今天,无非两条路:多读书、多交友。
中国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是学习不停止的过程。
写到最后,我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篇鸡汤……先干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