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观后感|我们不会成为任何一个别人,我们只会成为我们自己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是我第二次看,带着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解,我更多的看懂了这部电影。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威尔和尚恩教授尔的第一次谈话中,威尔看到了教授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小画,画面是一个人在惊涛骇浪中划着小船。

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挺惊讶的,因为在昨天写给自己的信里,自己描绘的那副靠向真实自我的画面与电影里的那副小画惊人地相似。

原来,即使特质各不一样,在所有勇敢找寻真实自我的人的身上,都有相同的感受。

这幅画形象地展现了我们生而为人,内心的小船要在惊涛骇浪中不断体验的过程。

1、从防御走向体验

今天的晨间导读,船长理清了这三天学习内容的底层逻辑,第一天是理清问题的根源是找寻真实的自我,第二天放眼未来,拉大尺度看自我的形成过程。

第三天的关键词是体验,与这个词相反的一个词是“防御”。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威尔从关闭心门、防御、攻击性走向了敞开心扉、温暖和平静。

最开始和威尔谈话的几个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冷静、克制、带着他们一贯专业的面具面对威尔,用一种简单地、流程式、符号式的态度对待他。

威尔在他们眼中是“心理有问题的”“孤儿”“有暴力倾向”等等这些标签。

这样的评判其实就是关系中的一堵墙,威尔选择的依然是强烈的防御自我。

我们关闭心门,最大的原因是害怕自己受到伤害,在这一点上,我不能赞同更多,如果可以,我宁愿不和这个世界来往,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是多么安全。

如果真的这样做,我们失去的是对整个世界的体验,而作为人最宝贵的东西,无疑是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了。

尚恩教授对威尔说了一句话: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式只有自己去尝试。

只有我们勇敢地去尝试、去体验,把自己扔到惊涛骇浪中,丢在令自己不安全的种种境遇中,我们才会发现与以往生活截然不同的东西,我们才能由此自我更新,这种自我更新就是成长,这种自我更新就是个人的形成过程。

我回忆起自己生命中所有里程碑式的蜕变,都是在自己勇敢体验以后。

2、信任关系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的重要性

在影片中,我还深深了解到,以人为本的心理咨询过程其实更多地是把自己也置身再惊涛骇浪中,他和治疗者一起创造未来的可能性。让对方打开心门的关键,是自己首先要主动把最真实的自我感受袒露出来,让对方知道,他是安全的,被接纳的。

尚恩教授告诉了威尔自我的真实感受,他对威尔说,我不会根据看了《雾都孤儿》就来评定你作为孤儿的感受,你不是一个简化的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这一次重要谈话,让两个人建立了信任的关系。


3、好的艺术家不会这样作画,但我这样作画。

在看《个人形成论》时,这句话带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我也第一次比较深刻的感受到这句话在说什么。

它意味着,我们不是要成为任何一个别人,我们只会成为我们自己。

威尔有极高的数学天赋,发掘他的教授希望他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投身在学术上,而尚恩教授却认为,威尔他有成为他自己的自由和权力。

威尔在一次谈话中问教授,你因为要和太太约会,而错过了那么精彩的棒球比赛,你不后悔吗?

教授说,也许我们会为曾经做过的许多事感到遗憾,但不做另一件事,我们会真正后悔。

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已经能对自己的感受负起责任。

这也许就是一个真正内心自由的人该有的面对人生的态度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心灵捕手》影片中一共有8次会谈。它们的内容分别是: ①第一次会谈,堕落叛逆的少年数学天才威尔与心理咨询师尚恩第一...
    王庆义阅读 8,564评论 0 2
  • 时间总是那么地醉人,很多时候,一瞬间的想变成永恒的念,所以就心甘情愿地沉浸下去,无法自拔。有时候活在过去的记忆...
    原愿你唯好阅读 1,267评论 0 0
  • 今天我读的书是《海底两万里》读了这些,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段落是 我一边走一边在想,我们的伦可夫灯的光亮,想必也会来这...
    杨浩然五三阅读 1,228评论 0 0
  • 月色清寒 夜夜清辉不堪剪 丽影孤单 寸寸柔肠断 阑干拍遍 此心何寄红颜 看尽江山 逍遥江湖一声叹 叹息千古为红颜 ...
    伊彼扶桑阅读 1,287评论 0 0
  • 我走了,离开这个因为你而来到的我称作“简爱”的简书。 好好的爱自己,你这个自私的小姑娘… 你像花儿一样在我心中...
    summerwhatever阅读 2,5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