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结缘一路成长
每当有人问起我做什么工作,在哪里上班时?我总会自豪地告诉他们,我是一名乡村教师。问及辛不辛苦,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这辛苦是相对而言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再多也不会觉得累。我是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深知乡村的学校多么缺老师,乡村的孩子多么渴望知识。我想,这辈子无论我的身份如何改变,角色如何转移,这乡村教师、乡村教学的工作我是丢不了了。
我常常问自己:我有自己的路吗?我该如何铺就自己的路呢?
毕业至今我一直站在这乡村的三尺讲台上,足足七年了。这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成长的七年。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有过缺乏学理的语文教学经历;有过仅凭热情,根据好恶、感觉的经验教学,有过缺少理论修养支撑的教学事件。比如,对教师和学生的任务分不清楚,常有教师越俎代庖的行为;教学实施缺乏逻辑起点,确定教学目标时不知功能定位;面对学生提问,有时不能给出满意的解答;面对同事质疑,经常感到底气不足。从缺乏学理到拥有学理,这是我这些年教学生涯中的成长。
从“表现自我”到“隐藏自我”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学生佩服我。那时的我总觉得教师应该成为权威,应该表现自己的才华,让学生对我崇拜得五体投地。于是,我的专业成长出发点就是树立自己的威信。比如,我教的第一篇课文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朗读课文。谁来朗读?当然是我了。我喜欢朗读,得过奖,常以此为荣。我朗读完,学生鼓掌,我洋洋得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就陶醉在学生的赞叹和掌声之中,不懂得教师的真正职责是什么。后来,我明白了,我读得再好,学生读不好,教学就是失败的。于是,我就把第一个环节改成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得不理想,字音都读错了,没关系,正好给他纠正嘛。学生实在不会读,我才示范一下。
我发现,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提高是很快的。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一句“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学生读不出对敌人仇恨的味道来,我就启发学生,发音时“咬牙切齿”,让“烧”字的字音从牙缝里发出。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咬着牙读,效果好多了。我教《中华少年》,先让学生读课文,读完后我对学生说:“喜欢这篇课文的举手。”不料只有三五个学生举手,我叫一个不喜欢的学生说说理由,他说了一大堆理由。学生不喜欢,这怎么教呀?于是我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先让学生喜欢。两节课结束后,我又对学生说:“喜欢这篇课文的举手。”不料学生都把手举起来了。
现在,我明确反对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做法,并对教师挖空心思树立威信的做法十分反感。语文课上,听、说、读、写等行为,都应是学生发出的,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和点拨,教师的职责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在让学生得到发展提高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了发展提高。所以,教师要善于隐藏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只要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情,教师就不要插手干预。
教师要牢固树立两个基本理念:
1.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2.消除学生的崇拜心理。
学生有崇拜心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就是培育学生心中的太阳,学生用温暖的阳光照亮他人,照亮世界。
教育要培养学生三个不迷信:不迷信教师,不迷信课本,不迷信名人和权威。
教育要培养学生三个不可怕:考分落后不可怕,但要努力学习;家庭贫寒不可怕,但要有志气;长相丑陋不可怕,但要有一技之长。
教育要培养学生三个可怕:心理变态是可怕的,精神麻木是可怕的,灵魂堕落是可怕的。
教师要明确三个不能超越:学生的生命健康不能超越,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超越,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超越。
教师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
一直以来我都负责教语文这一块,很多课文都能够背诵,对小学语文教材可谓熟稔于心。我觉得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很到位了,不必再花精力了。但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功底还表现在对学理的掌握上。过去,我对“语文学科素养”这个概念缺乏深入了解,总是在语文能力上做文章。其实,素养与能力之间体现了“感性—知性—理性”的认识过程。比如,是否懂得隐喻,往往是区别专业读者与非专业读者的分水岭。对隐喻的掌握必须经过“感性—知性—理性”的接受过程。非专业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往往读什么就相信什么,走进去就出不来,以至于有的读者阅读《红楼梦》,心血崩溃,气绝身亡;有的读者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去自杀。这都是非专业读者的表现。非专业读者最突出的毛病是“悖体阅读”,即不能遵照文体规律来阅读和理解。阅读学专家曾祥芹先生指出:“所谓‘悖体阅读’,是违背文体特性和文体思维法则的阴差阳错的阅读。”曾先生以《论语》解读为例,批评了那种将《论语》作为纯文学作品来阅读的做法,指出“具有文学价值”和“文学作品”毕竟不同,“事料的真实”与“意旨的鲜明”是体现《论语》文体特性的关键,只有将《论语》作为“学术文章”来阅读才是“适体阅读”。语文教师应该是专业读者。语文教师要有一双语文的眼睛,敏锐捕捉语文的因素,尤其善于从文本表现形式上提取语文的学养,确定文本的语文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语文命题者应是高级专业读者,更要善于借助文本的表现形式切入文本,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特质,从而在“语文学科素养”上得到理想的区分度。但从现实来看,这一目标还显得很遥远。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科素养”这个概念,意义重大。它指明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指明了语文教学努力的目标,明确了语文命题考试向度的边界。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
教师,必须活一生学一生
要想当一名好教师,必须活一生学一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科技的脚步。那种自以为读书很多的自满自负心理要不得,那种被所读之书遮蔽了视野的井底之蛙更是要不得。教师不仅要教课文,还要超越课文,超越教材,在育人这个更高的层面上去启发、启蒙、引导学生。要想达到这个高度,就必须不断学习。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好好利用这科技资源,去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虽在乡村,教学条件远远比不上大城市。但在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重视努力下,在这两年内我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上了电子设备,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很多电子设施的使用,网络教学的展开,我们这些乡村教师还是一知半解。这都需要我们这些乡村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有一件事让我觉得特别幸运,这件事带给了我们学校,老师,学生无穷的幸运。那就是这学期开了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不仅给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学习网络教学的机会,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带给了学生们新奇的思路,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带给了他们多彩的知识。通过网络课堂,老师和孩子们同学习,同进步!我深知这些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特别是我们林副校长手把手的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操作,那场景记忆深刻,让人感动。
特别是对电脑网络知识薄弱的我,对于网络课程直播课的操作我是领悟得最慢的一个,常常课余时间我都会带着些不懂的问题去请教林副校长问个清楚,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操作问题,林副校长总会不厌其烦地一步步示范操作讲解,直到我们都会操作掌握这些技巧为止,除了要掌握这些操作技巧林副校长还常鼓励老师们学会写美篇,分享直播课程的心得体会。瞧!学校领导都这么重视支持网络课程教育,我们又怎能不拿出十足的信心去学,去做好这件事呢?感谢泸江教育互加网络课程的老师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课程!为我们的成长指名了方向!是您们引领着我们乡村教师在前进!
看,有了互+网络课我们的乡村学校变美了,我们的教室因有了夏加儿美术作品墙更美了!教室里有了兔姐姐的音乐律动课同学们的笑容更灿烂了!这个世界充满了等待我们去发现可贵的好奇与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所有的东西都贯注自己的热情。我们要敢于突破,乡村的网络教学状况有待我们去突破完善,网络教学使我们超越自己,让老师和学生看到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相信有了沪江教育互+网络课,我们的未来会更精彩!教学无止境,教师的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