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天气越来越热,户外戏水、游泳的人越来越多。防溺水宣传时时刻刻都提醒着家长们,孩子防溺水不容松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开始着重培养孩子的个人技能,好好掌握暑假时间学习技能成了大多数家长的选择,而游泳无疑成为了首选。
游泳,作为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一直很受大家的喜欢,回看历年溺水事件的时有发生,会游泳自然也就成为了一项基本必备的生存技能,到各大游泳馆游泳,都能看到许多大孩子、小孩子在认真的学习游泳技能。
家长们一致觉得,万一掉进水里,会游泳比不会游泳的生存希望总是多一分的。没错,会游泳是多了一条生存的技能,但是家长们万不能忽略了游泳必备的小常识,以及防溺水安全问题仍然要十分的重视。因为从过往的事件来看,溺水现象大部分发生在会游泳的孩子身上,而不会游泳的孩子,但凡家长时刻强调和关注的,基本会因生性怕水,害怕危险而本能的抗拒有水的地方。而那些会游泳的小孩呢,大部分认为自己会有用,就算掉水里也会没事,不用害怕。往往这部分过于自信又天性喜欢水的孩子,稍不留神,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溺水,俗称淹溺,是指在游泳时或者失足落水时发生的严重意外伤害,溺水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很多人在夏日喜欢在江、河、水塘内游泳,这就很容易发生溺水现象,是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
发生溺水事故的多为青少年,擅自到江河及池塘、水库嬉戏玩耍,不小心掉进江里、河里、水库里,而身边没人及时正确的救助,最终导致溺水死亡,甚至部分青少年因救人未成导致个人溺水死亡。
综上所述,安全问题始终需要家长们监管到位,不定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务必要让孩子们时刻谨记安全第一,生命第一。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简单的说,就是时刻牢记并做到防溺水“六不准”。
若万一不小心溺水,自救知识能保命:
1、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只要不胡乱挣扎,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身体就不会下沉得很快。
2、除呼救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
3、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将头伸出水面是不可能的,这种必然失败的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从而使整个自救者功亏一篑。
4、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绝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5、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若是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6、.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以上部分知识点及图片来源于百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