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大渔
负重方可前行。
这是一句多么朴素,多么简单动人的道理。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任何时代说,都不过时。
我直到今年才悟出这个道理,恨它为什么不早点来。但又可喜,它是如真理一般的存在。我想,对于任何想要前行的人而言,这句话不可不知道,不可不理解。
什么叫“负重方可前行”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看看,无一例外,都是这样一种情况。
比如说健身。怎么才能练出肌肉,腹肌、胸肌、臂肌?答案很显然,需要力量训练。而且是每隔一段时间,当肌肉适应了当前的重量,已经轻而易举,没有压力的时候,不是满足的停下,应该再适当的增加一些重量,刺激进一步的肌肉训练。这样才能拥有愈发强劲的肌肉。
这就是朴素的“负重方可前行”的应用。
比如说长跑。对于一个刚开始跑步的人,如果他特别想要疯狂一次,想要跑完一次全程马拉松,完成一次自我挑战和超越,他需要怎么做呢?
他需要负重训练。刚开始跑步,不宜跑的过量,3-5km,每周三次,隔天一次即可。等跑了2个月之后,就不能再满足在3-5km了,需要加量训练。比如增加到6-8km,再跑上2个月。依此类推,每两个月增加3-5km的量,每周三次的训练强度。
坚持半年的时间,他的身体条件就能挑战半程马拉松,21公里。坚持一年时间的不断训练,他才初步具备了挑战完整全马的能力。
这也是对“负重方可前行”的简单高效的应用。
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很多人的经历中,都体验过什么叫“负重前行”的道理。绝大部分人应该经历过高考,高考就是典型的集中时间,给予压力,负重训练,直至三年之后考上大学的“负重”最后“前行”了的例子。考研也是,只不过考研不是大部分人都会经历,只是一小部分人选择给自己额外增加的负重,因为他们抱定要走的更远。
中国有句精辟的话,叫: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还有一句比较通俗的话,叫:
如果你当下感觉艰难,说明你在爬坡;如果你当下觉得容易而轻松,需要警觉,你是不是在下坡路上。
这两句均是“负重方可前行”的例证。
当然了,我们也常说,适当的压力是动力,过分的压力是摧毁。那如何把握负重的重量呢?
不记得之前在什么地方读到过,只还隐约记得是个名家说的,大体意思是说: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生活中始终有一些你踮起脚尖,够一够就能够的着的目标,让你去实现。
换句话说,步子太大,容易扯伤自己,没有步子,是原地打转。只有不断小步迈进,才是可取之道。
不断小步迈进,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时刻背负适当重量。
推荐阅读:关于重拾英语的一些想法
上篇文章:关于第一套房的装修,以及要不要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