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社会:“同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的”教育(七):补课现状:内卷与焦虑的交织

       现代社会,数字时代,信息洪流与技术飞跃并进,人们在享受着科技奇妙的同时,却越来越感到孤单,困惑好像成了常态。某些问题早已影响着我们的根和魂,某些问题早已经敲响了警钟,但人们却视而不见,或仅仅是看着一场热闹。

       大家好,我是勇哥。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困惑的社会:“同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的”教育(七):补课现状:内卷与焦虑的交织

在当今社会,学生补课已成为一个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尤其是在教育竞争激烈的地区,如江苏省等地。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学校、社会乃至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多重矛盾与博弈。

一、内卷化的教育生态:“一边骂一边卷”

在天北武、江浙沪、上广深等教育发达地区,学生补课几乎成了一种“新常态”。许多家长在抱怨教育压力大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加入到这场无形的竞赛中。他们深知,一旦放松警惕,就有可能被其他家庭超越。

这种心态下,“别人家的孩子”成了永远的参照物,每当有孩子因学习过度而倒下(ZS、TL等),家长们虽感惋惜,但更多的是庆幸“幸好不是我家的”,然后继续投身于这场无休止的竞争中。

这种“一边骂一边卷”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教育内卷化的本质。在资源有限、机会稀缺的背景下,家长们不得不通过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强度来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然而,这种竞争往往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政策与现实的碰撞:数字背后的冷漠与焦虑

面对学生补课成风的现象,政策制定者并非没有作为。从寒假放足假、停止补课到实行双休制度等措施,都体现了政府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决心。然而,这些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却遭遇了重重阻力。

一方面,政策制定者可能因数据上的微小波动而忽略了个体生命的宝贵。在庞大的高考人数面前,逝去的37个孩子或许只是0.00925%的概率,但这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灾难。这种数字背后的冷漠,无疑加剧了社会的焦虑与不满。

另一方面,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并未因政策的出台而有所缓解。相反,他们更加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这场竞争中掉队。因此,即便学校停止了补课,家委会也会组织家长签字要求继续补课,甚至有不少名校选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继续变相补课。对于家长来说,只要其他家庭还在补课,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停下。

观点与建议

面对现阶段学生补课的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反思与改进。

政策制定者应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例如,可以通过改革高考制度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路径,鼓励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

学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这包括增加体育、艺术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时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家长也应调整心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避免过度焦虑和内卷化。家长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鼓励他们探索未知领域,而不是仅仅盯着成绩。

社会舆论需要加强引导与监督,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媒体和公众人物可以发挥正面作用,提倡健康的教育观,鼓励家长和学生追求平衡的生活方式。

只有当全社会都认识到教育内卷化的危害并共同努力改变时,我们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补课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虽然这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方式,但也带来了监管缺失等问题,因此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教育市场,确保公平性和质量。

PS:有一些东西大家都能够看见,却不能够改变,呵呵。大家好,我是勇哥。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并由个人创作,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勇哥讲安全

作者介绍:【勇哥】

一个跌摸滚爬在安全事业中挣扎的人,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我是那个总是让大家‘慢下来’的人,但在追赶进度的时候,我的声音总是被忽略。我是那个背着大锅擦屁股的所谓专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