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面对征地拆迁、移民、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留守人员的管理等,涉及民生利益的事情,其工作事无巨细,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就会应运而生。
如何用情、依理、依法,化解伴随而来的矛盾纠纷和利益纷争,从有理、有解的思维方式去消化,从无理中寻找合理的成分去处置,既是考量县乡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又牵系地方的平安与稳定,矛盾纠纷化解好了,群众工作就做好了,县乡干部工作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因此,化解矛盾纠纷,是县乡干部必修的课程,必备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笔者在乡镇干部的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现将本人在基层工作中,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些做法与技巧,进行整理,供县乡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参考。
一、具备的素质。
1.气色与气质。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与风貌,饱满的热情,举止端庄大方,谈吐清晰,给人以诚实信任感。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切忌惊慌失措,萎缩不振,语无伦次,说话拖泥带水,缺乏自信心,让人瞧不起。
2.工作态度。要有良好的工作姿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不是停留在嘴上,要用具体行动给予证实,予以表现。
3.工作责任。必须具备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化解矛盾纠纷要有荣誉感、使命感、成就感,不能把化解矛盾纠纷当包袱,遇到问题就躲闪,绕道走。
二、工作能力。
1.具备驾驭矛盾纠纷的能力。县乡干部要博学多能,见多识广,不能被矛盾纠纷所吓倒,要有敢于面对矛盾纠纷的勇气,要具备驾驭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2.掌握政策法规。县乡干部要勤于学习和钻研,掌握政策、法律法规及乡风民俗等知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不说外行话,更不能做外行事。
3.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浓重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的比喻、恰如其分的幽默、严密的逻辑思维,在矛盾纠纷的化解中必不可少。
4.综合分析能力。应善于观察事物,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症结,及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及突破口,为化解矛盾纠纷奠定基础。
5.多谋善断能力。遇到困难与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拿定主意、想出办法,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6.协调处理能力。能够平衡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待不同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要认真听取,对可利用的要采纳,真知灼见主导矛盾纠纷化解。
三、工作方法与技巧。
矛盾纠纷其产生原因很多,所表现的方式也千差万别,解决的方法与技巧也多种多样,在化解时因人、因时、因地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或者多种方法混合使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降温技巧。在矛盾纠纷调处的初始阶段,特别是一些重大疑难纠纷,当事人的情绪一般十分激动,有一触即发之势,有的甚至失控。在这种情况下,要运用降温技巧,及时把当事人的激动情绪,稳定下来。
2.红白脸使用技巧。指化解矛盾纠纷,果断坚硬的工作方法。白脸是指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有些纠纷,一味地坚持耐心细致,工作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采取软、硬相结合,恩威并举的方法,效果就明显了。
3.亲友疏导技巧。调处工作陷入僵局的时候,采取迂回策略,另辟蹊径,寻找能解开当事人心结的钥匙,特别是请出与当事人关系较好的亲友,包括在当地有威信的退休干部、老党员、老劳模等进行协调,协助做调处工作,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案例释疑技巧。运用案例说服、疏导,寻找其相近、相似的案例和纠纷处理的例子,对最后结果如何加以说明、比照,来说服疏导双方当事人,会加速矛盾纠纷的化解。
5.背靠背做工作法。面对矛盾纠纷的双方,如果没有基础或者调解的时机不成熟,把双方召集到一起强行调解,就会更加激化矛盾,此时应采取对矛盾纠纷各方单独了解情况,单独做工作,找出解决问题的平衡点,再召集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从而使矛盾纠纷得到化解。
6.冷热结合法。对当事人为了面子或报复,引发的纠纷,要用时间差,给当事人一个理智的思考空间,然后寻找机会,就见缝插针果断平息纠纷。
7.唤起旧情法。对婚姻、家庭纠纷,以挖掘、搜集旧情的方式平息当事人的矛盾,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亲情。
8.舆论震慑法。对于那些违背公序良俗及社会道德引起的纠纷,如赡养纠纷等,可以扩大公开调解范围,借助社会舆论压力,促使当事人知耻知错,自省自纠。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