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大家都想改变人性,但却没有人想要改变自己。”我们在观照自己的生命时,常会不满现况,或是走的方向。这时我们常会将自己的情况怪罪于他人,或是无法控制的环境,我们多半是对外要求:要是配偶更关怀我的需要;要是孩子听话;要是上司更体恤我的付出;要是父母更能以我为荣......<这样>我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但是这样想法对我们无益。因为我们为了自己遭遇,一直责怪他人或外在环境时,自己并没有做任何努力来改变现况。就像一个不停来回摇摆的钟摆,或是山边的一块石头一样,我们照着原有的模式生活行事,而形成惯性。根据韦氏字典的定义,惯性是指物体没有受外力改变时,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倾向。也就是说,如果有个物体在移动,除非有外力减缓他的速度,或者停住他,否则这物体就会一直移动;而如果有个物体是静止的,除非有外力让他移动,否则就会一直静止。像是前面说的钟摆,除非有外力改变,否则就会悬在同一个空间,不断来回摆动。而山边的石头,除非有外力移动,像是山崩将他剥离;或是登山者将他向前踢;小孩将他拾起扔出;或是雨水逐渐侵蚀,将他化作尘土,否则这块石头就会安于现状,停在同一颗树底下,同一条溪边,被同样的昆虫爬过,同样的野草拂弄,直到永久。这样的存在是多么的无力。
身为人类,我们并不像钟摆或石头那样无能为力。我们不是机械式惯性的物体,我们也不是软弱无力。我们不需要等外力来改变自己。事实上,外力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真实内在。可悲的是,虽然我们也许不喜欢自己所做的,或是生命中发生的事,我们却常常滞留在自己所造成的现况,而没有用自己的力量去做改变。我们都有个倾向,会一直做同样的事,因此也会一直得到同样的结果,如果我们喜欢现况,那当然很好;但如果我们并不满意生命的一切时,那就很可怜了。
那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必须驱动自己。认为别人能推动自己,是种错误的看法。如果必须发生任何改变,这都必须来自我们本身。改变必须由我们自己发起。我们必须决定采取行动,而非等着被人推动。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会改变,让生命充满成就的喜悦和满足。
任何改变都具有挑战性,而且令人觉得困难、畏惧。但是改变也是实现目标与梦想的必经之路。在改变之后回头,我们会发现自己成长了,努力也有回报。也许我们达成转换工作跑道的理想;也许我们对配偶更有耐性和爱心;也许我们付清了孩子的大学费用;也许什么都没达成。但我们从改变中,常能更清楚认知自己,还有自己的能力,也更有信心继续尝试。重要的是,我们并不需要等到什么特别时机来踏出第一步。我们当下就可以改变自己,还有自己所走的路。
我希望大家都能花点时间,评估自己的内在,还有生活的走向。我们无法改变他人。所以如果我们不喜欢所做的事,或是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可以对自己,甚至所爱的亲人做承诺,要开始改变。或许这并不容易,也许我们一直无法做到完美,但想想看,我们被赋予生命,有了生命,我们就能做想做的事,而这就是我们真正力量。因此,如果我们今天就开始,如果我们不断尝试,我们会越来越好,这就是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