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做为一个初高中的语文渣,这是我记得比较牢的一个名字,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是对他的某个作品特别感兴趣,又或许只是对这个名字感兴趣,伦敦不是英国的首都?怎么这人是美国人?哈!好像真的曾经这么想过呢。
总是这个名字真的有如雷贯耳的感觉,这篇文章从前也应该是看过,反大至的情节我是知道的,不过么,丝毫不妨对这个名篇的欣赏与崇拜。
这个短篇写的是一位淘金人,在面临寒冷、饥饿、病痛、野兽以及被朋友抛弃的情况下,凭着对于生命永不放弃的执着,最终战胜了一头同样处于绝境的病狼,从而获救的故事。
两位淘金者带着他们的金子,外加一身的疲惫,处于弹尽粮绝、举目无亲的境地,目标还有好些天才能走到,一股绝望的气息慢慢的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其中的一位,也就是本书的主角,情况更糟,一不小心崴了脚,而他的同伴——比尔头也不回的离他而去,一切就只能依靠自己了,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当然是不能放弃,那样子就没法写下去了。他咬紧牙一步步向前,与最可怕的敌人——饥饿作战正式展开!这一段作者开始展现了他的写作功底,细致而准确的描写、合情合理的心理叙述,将一个人如何一步步在饥饿、疲劳、寒冷中失去健康,最终虚弱、饥饿、绝望、幻觉等各种生命的负面状态逐一出现,到最后失去了感觉,只是为了吃而吃(也没啥正经的吃食)。
越看越觉得这位作者不光是写作的功力强,而且应该亲身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才对,不然不敢相信写的这么让人信服,让人相信这就是真事儿。好奇之下去查了查资料,果然,杰克·伦敦曾经加入过淘金的行列,虽然没有找到金子,却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当饥饿的主角看到了可以吃的东西之后:
……,只见他扔下包裹,像一头饥饿的牛一样真接在灯芯草丛里咀嚼了起来。
当饥饿彻底的俘虏了他,控制了他的身体之后:
……,他的心脏就会先怦怦地猛跳,然后又快速的一起一落,……
好一个一起一落,有的时候好像心脏就是这个感觉是吧。
面临绝境、面对一头熊的威胁时:
他也以咆哮回敬那头熊。他此时发出的声音是来自心灵最底处的恐惧,是在生死关头的呼喊,认人听起来是那么的可怕。
是啊,不光人听起来可怕,熊也怕了……
……活着是那么痛苦,他却不甘心就这么死去。
活着是那么痛苦,他却不甘心就这么死去!
希望(港口、船)与危机(一只狼),同时出现了。那希望也就真的是希望,因为那船好远,远的让人觉得永远也走不到;那危机,真是危机,虽然狼也处于极度衰弱的情况下,但狼就是狼,而且必须要吃掉他,因为只有这样它才有机会存活。
终于来到了本书的高潮部分,狼与人都在寻找、等待时机杀掉对方。这是唯一的生存的希望。这时,就在这一刻,狼与人有什么区别么?
人在极端的危险中好像恢复了神智,开始用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战斗力”,收拾伤口、烧水、喝热水、确定方向、前进向着希望,沿途寻找一切可以吃掉的东西,一直到再也没办法移动一点点。在这个过程中,还看了那位弃他而去的同伴——比尔,只不过早已变成了一堆枯骨,至死还拿着他“最珍贵”的物品——黄金!
而那头看起来命如稻草的病狼,同样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耐力、耐心,一路追随着那人,虽然人看起来那样弱,但狼对于双方的力量比有着清醒的认识,忍!忍受生命的苦痛,忍受时间的煎熬。只有等到那人自己倒下,吃掉他,才能生存下去,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不容有失。这一刻,狼分明成了本书的主角,坚忍、决绝,目标明确!
最终,人也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战胜对手,那么他唯一的机会就是,杀掉他,吃掉他。于是,决战开始了!,两个对生充满渴望的生命,在无人的荒野展开了一场没有刀光剑影,却只有更加紧张激烈的对决。一边对抗生命的虚弱,一边寻找敌人弱点,准备致命的一击。
结局其实已经不再重要,我甚至觉得结局有些多余多留下一点悬念,就好像金大侠在《雪山飞狐》的结尾,给人无限的联想是否更加精彩?
这样对一部名家的作品指手画脚是否有点不妥啊?不过,你不生气的哦,亲爱的杰克。
最后,一句话:真是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