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们每个人都扮演过的角色,很多父母把时间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好。家庭之所以不幸福有一个点,父母爱孩子,但不懂孩子。
问:孩子的精神需求是什么?
很多人会回答五花八门,被关怀,被陪伴,安全,价值,呵护,平等,支持,存在感,被看见,重视……
我想说,孩子的精神需求是自我感。但是很多的孩子从小自我感被打压,被束缚,被比较,被顺从,慢慢就丧失了。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有自我感的孩子。爱孩子就是帮助孩子自我感长大,进而让孩子自我长大。
父母爱孩子是把孩子培养成想要的孩子还是顺着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多父母容易把自己的价值观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父母最大的错就是希望孩子不要错。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在犯错中成长的,错只是未成熟的对。
孩子生成自我感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0-6岁 爱(全然的,站在孩子生命立场的,不带期待回报的!)
0-6岁的孩子心智处于空白阶段,你给他输入什么,都会成为他生命的指导,最后成为生命的事实。
0-6岁的孩子,打死都不能干的事 ①考他不会回答的问题(特别是在人前) ②孩子感觉很好,被父母拆台 ③别人夸孩子,你谦虚应对
阶段二:6-12岁 导
此阶段孩子必须生起三大体验 ①体验一:我很厉害 ②体验二:我很富足 ③体验三:我很独立
6岁开始,必须引导孩子懂感恩,回报爱。 父母小了,孩子就大了。父母大了,孩子就长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