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洛哥45.9万平方千米的版图中,如果说,我们首先去到的丹吉尔是摩洛哥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话,那么,我们接下来驱车前往的拉巴特,无疑就是摩洛哥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了。
按照行程计划,这天游览的景点较多,时间较为仓促,因此,早上八点我们就乘车离开了酒店,在继续完成了在丹吉尔的大灯塔、非洲洞的观光项目后,紧接着就乘车前往 240千米外的拉巴特,开始在拉巴特的行程。
我想,如果有必要给拉巴达这座城市提炼出几个标签、关键词或文化密码的话,最合适的可能就是:首都、皇城、世界遗产。
拉巴特位于摩洛哥西北部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为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自1912年以来,拉巴特一直就是摩洛哥的首都,市区面积约为9580平方千米,人口212万。
据资料介绍,拉巴特已于201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入选的遗产,除了老城区可追溯至12世纪穆瓦希德王朝时期、至今还保留着的哈桑清真寺等历史遗迹外,主要还是在新城部分。其实,新城的所谓“新”也只是相对始建于12世纪的老城而言。
拉巴特新城部分的世界遗产,主要包括了1912年至1930年法国殖民时期建设的区域,涵盖了皇家宫殿、行政机构、住宅区及商业开发区,以及著名的试验花园——植物园兼游乐园。该区域展现了阿拉伯文化与欧洲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是非洲大陆最完整的现代城市之一。
拉巴特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的共存,是阿拉伯穆斯林的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深度对话的产物。拉巴特入选世界遗产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作为摩洛哥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载体,既保留了伊斯兰传统建筑的特色,又融合了殖民时期的规划理念。
拉巴特皇宫,位于拉巴特市中心,始建于1785年,占地2平方千米,是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群,也是我们在拉巴特的第一个观光点。据导游介绍,摩洛哥皇室是一个具有实际管理国家权力的皇室,拉巴特皇宫就是摩洛哥王室的权力象征和官方居所。
拉巴特皇宫是一片别具风格的建筑群,尤以黄铜雕花大门、绿玻璃瓦屋顶和宫内的豪华装饰而著称。我们可以看出,其外观设计融合了阿拉伯传统与北非特色。皇宫的主要建筑包括里亚德宫、皇家清真寺及花园等。
我们看见,整座皇宫由高大的宫墙围合,皇宫广场中央设有圆形喷水池,四周陈列古炮,并有非洲鹳在其中栖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有趣而有点令人不解的是,我们看到的几个宫门警卫穿着的制服是各不相同、颇为另类,经了解,原来皇宫是由皇家卫队、边防部队、警察等不同的军警单位联合守卫的。可能,这样的保险系数会更高一些。
在摩洛哥皇宫广场,我们又有点意料之外地看到在皇宫里面竟然还会有一座名叫“麦克苏尔 ”的清真寺。据导游解释,这是一座并非公众性、而是皇室专用的清真寺。
我发现,这座清真寺整体结构简洁庄重,以乳白色外墙和绿琉璃瓦装饰为标志性特征,较好的融合了北非传统建筑与伊斯兰艺术的元素。虽然,其规模不及摩洛哥其他著名的清真寺,但因其特殊的地位成为了拉巴特的地标之一。
离开皇宫广场,我们接着驱车前往相隔距离不太远的哈桑塔与穆哈穆五世陵墓。
进入景区(对于我们游客而言,这就或是一个景区,或是一个特殊的景区,并无不敬之意),展现在我们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庭院广场,左边是哈桑塔,右边为穆哈穆德五世陵墓,整个建筑群庄重雄伟,典雅不凡。
据导游介绍,穆罕默德五世陵墓是为纪念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五世及其家族成员而打造的一处重要建筑。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由白色大理石砌筑,屋顶是绿色的金字塔形,整体建筑风格庄严肃穆。陵墓内部装修豪华,穹顶用红木和雪松雕刻而成,墙壁上贴有金色的瓷片和阿拉伯文书法,体现了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特别是,陵墓内装饰的马赛克图案非常漂亮,由地板一直铺至天花板,给人一种极尽奢华的印象。在墓室内还有许多国王画像和与他们相关的历史资料,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许多皇室历史和当地的民俗文化。
这座陵墓修建于1962年,于1971年竣工。现在陵墓内安放着穆罕默德五世的玛瑙石棺,两侧分别是其子哈桑二世和其弟阿卜杜拉亲王的石棺。陵墓内外有两道卫兵把守,使得陵墓更显庄严肃穆。
走出陵墓建筑,看见正面前方耸立着许多石柱子和一座高大方柱形建筑的位置,就是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的遗址,占地长183米、宽139米。
看着眼前312根高低不一的大石柱和周边残缺不全的墙体,我专门请教了导游:这是否会是有意识的艺术设计打造的结果?导游解释道:哈桑大清真寺,建于12世纪,原本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但在1775年因那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大地震被摧毁。
哈桑塔是清真寺的宣礼塔,高69米,采用玫瑰色石块建造,四面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地震中仅塔顶受损,现已成为摩洛哥一座传统艺术的代表性建筑。从遗址中残存的312根大石柱和保存较好的哈桑塔,我们可以想象,这座昔日的清真寺该会是何等的恢宏壮观。
在拉巴特,还有一处被人们称之为“悬崖上的蓝白童话”的地方,那就是乌达雅城堡。
我们看到的乌达雅城堡,不像拉巴特皇宫一般彰显着权力中心的显赫,也不似哈桑大清真寺那样象征着至高的神圣,却以一抹纯净的蓝白,吟唱着更加古老的海滨传奇,并成为了拉巴特世界文化遗产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乌达雅城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东北角,紧邻大西洋,是一座于12世纪由穆瓦希德王朝建造、作为控制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及大西洋沿岸的战略要塞,现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
我们看到,今天的乌达雅城堡,更能体现存在价值的是其独一无二的景观价值。这座城堡,一直以其蓝白相间的民居、安达卢西亚花园和可以俯瞰大西洋的观景平台而吸引着无数的旅行者。
我们站在西北角的“海角观景台”上,可以环视大西洋及布雷格雷格河口。我们看到,观景台上的城墙厚达2.3米,高约8-10米,采用夯土与石块混合技术,主城门为土红色砂岩,装饰着几何平雕和锯齿状雉堞,很好地体现了穆瓦希德王朝建筑特色。
漫行在乌达雅城堡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座古老的城堡,不仅只是一处最初时虎踞龙盘的军事要塞,还是一处当年、乃至今日都不失典雅的民居小区,是一处兼具军事防御和平民生活用途的城堡。
并且,我发现,在这座城堡中,色彩美学的运用尤为令人叹服:狭窄曲折、卵石铺就的小巷两侧,所有房屋都被粉刷得雪白高丽,门窗上点缀着深邃的安达卢西亚蓝;繁茂灿烂的三角梅开满墙头,午后的阳光在斑驳的墙壁上跳跃,光影交错,色彩清丽,纯粹得如同一张张雅致的明信片……城堡里的每一步、每一眼都是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在我看来,古老却仍然激
情四射的乌达雅城堡,就是一部凝固着古城沧桑的历史,就是一幅流淌着人间烟火的画卷,就是一篇充溢着家国情怀的散文。
它,用坚硬的城墙诉说着千年守望的柔情;它,用跳跃的光影装饰着安达卢西亚的浪漫。这里,有拉巴特最诗意的灵魂;这里,还有摩洛哥最灵动的梦想。
站在乌达雅城堡古老的观景台上,望着眼前浩瀚无垠的大西洋,听着脚下惊涛拍岸的海浪声,不由得让我记起了《三国演义》那深沉、悲壮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此刻,我似乎看见了,在大西洋的浪花翻滚间,无数烜赫的皇宫皇城慢慢成了沧桑的历史,一代代的风流人物终究消散在滚滚红尘中,唯有,青山依旧,夕阳又红,时光还在永恒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