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百万年薪的高薪聘用了几位天才少年,让人羡慕嫉妒恨。
“我怎么就不是天才呢?”
“天才,百万年薪,命真好!”
“天才少年,生来就是天才嘛。”
不否认可能会有一些酸酸的质疑,细想一下其实是对自己的质疑。
真有那么多天才,其实也是普通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罢了。
张霁,本科就读于武昌理工学院,一所我是没有听过的三本民办大学,而且本科还是二次复读才得来的。但他最终毕业的学历是博士。他本科以来就给自己定了方向,考研读博,坚定不移的努力学习,达成所愿。
姚婷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也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大学时光,挥洒汗水。
同样左鹏飞,也不是什么天才,他说:“我只是把别人打游戏的时间,花在了实验室里。”
所谓的天才,其实就是用汗水换来的世人的嫉妒,才被称作“天才”。
这些天才们如何进入华为的法眼?
华为选才的标准之严,我们望尘莫及。
首先,如果你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不是硕博生,没有在非常专业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过不了简历筛选这一关。
名牌大学毕业,硕博生代表的不是表面的奢华,而是十几年寒窗苦读,日复一日,从未停歇的努力。
接下来,要经过笔试、初次面试、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环节。
每一环节都是情商吴智商得双重考验,是天才们证明自己不是书呆子,能办实事的表现机会。
挑出来的尖子生才配称天才。
选择这些天才们的不只有华为,还有给出更高薪的知名企业。但天才们选择了华为。
他们表达过,选择华为,因为华为是中国通讯领域的高科技的象征企业,在全世界都是领先水平,却受到美国的打压,选择进入华为,贡献自己的力量,维护华为,维护中国的高科技企业。
天才们不仅是学霸级,更是高情怀级。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的重要。”
百分之一的灵感从何而来,从汗水中来,从实践中来,从经验中来,从思索中来。可见汗水重要,但不是只流汗不动脑。
世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天才,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机智勇敢的思维和越挫越勇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