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少言规则:给人机会,不多说话

有些人在生活中常易犯一个毛病:一旦他们打开话匣,就难以止住,被人称为“话痨”。其实,这种人得不偿失,因为他们自己话说得多了,既费精力,给他人传递的信息又太多,也还有可能伤害他人;另外,他们无法从他人身上吸取更多的东西,当然问题不在于别人太吝啬,而是他不给别人机会。看来,那些说个不停者确实该改改自己的“牛性”了,否则会吃大亏。

如果有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谈话,当中只有一个人口若悬河,其他人只是呆呆听着,这就成为他的演讲会,让在场的其他人感到无可奈何和愤怒。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发表欲。小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希望教师让自己回答,即使他对于这个问题还不是彻底地了解,只是一知半解地懂了一些皮毛,还是要举起手来,也不在乎回答错误要被同学们笑,这就说明人的表现欲是天生的,因为小学生远不如成年人有那么多顾虑。成人们听着人家在讲述某一事件时,虽然他们并不像小学生那样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然而他却恨不得对方赶紧讲完了好让他讲。

阻遏别人的发表欲,对方一定不高兴,在此情况下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不要做这样的事。你不但应该让别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还得设法引起别人说话的欲望,使对方感觉到你是一位令人欢喜的朋友,这对一个人的好处是非常之大的。

著名记者麦克逊说:“不肯留神去听人说话,这是不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一般的人,他们只注重于自己应该怎样说下去,绝不管别人要怎样说。须知世界上多半是欢迎专听人说话的人,很少欢迎专说自己话的人。”

美国一家汽车公司正在准备采购一年所需要的坐垫布。3家有名的厂家已经做好样品,并接受了汽车公司高级职员的检验。然后,汽车公司给各厂发出通知,让各厂的代表进行最后一次竞争。

有一个厂家的代表基尔先生来到了汽车公司,他正患着严重的咽喉炎。参加高级职员会议时,他的嗓子哑得厉害,差不多不能发出声音。他被带进办公室,与纺织工程师、采购经理、推销主任及该公司的总经理面洽。他站起身来,想努力说话,但只能发出沙哑的声音。

大家都围桌而坐,所以基尔只好在本上写了几个字:“诸位,很抱歉,我嗓子哑了,不能说话。”

“我替你说吧,”汽车公司总经理说。后来总经理真替他说话了。他陈列出基尔带来的样品,并称赞它们的优点,于是引起了在座其他人活跃的讨论。那位经理在讨论中一直替基尔说话,而基尔在会上只是微笑点头及做出少数手势。

令人惊喜的是,基尔最后得到了那份合同,订了50万码的坐垫布,价值160万美元——这是他得到的最大订单。

如果不是因为意外而说不出话,也许基尔就要侃侃而谈,让人心生反感,也就不会得到那笔单子。一个商店的售货员,拼命地称赞他东西怎样好,不给顾客有说一句话的机会,很可能就会失去这位顾客的生意;因为顾客不过是把你的如簧之舌、天花乱坠的说话当做是一种生意经,绝不会轻易相信而购买的。反过来,你如果给顾客说话的余地,使他对商品有评价的机会,你的生意便有可能做成功。因为顾客总有选择和求疵的心理,如果只是一味地夸耀,或是对顾客的批评加以争辩,这无异于说顾客不识好货,不是对顾客极大的侮辱吗?他受了极大的侮辱,还会来买你的货物吗?

与其自己唠唠叨叨地多说废话,还不如爽爽快快,让别人去说话,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如果能够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你就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以后,别人就会更愿意与你交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