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新剧叫“别让我走”,讲的是一群为提供器官捐献而存在的人的故事。在这个设定里,这些人从小都在一所特别学校里上学和生活,成年后搬出学校居住,到医院里先做看护,然后在做看护期间等待捐献通知书。收到捐献通知书后,他们就称为被看护的那个病人了。
在他们未毕业前有一位老师告诉了男女主和其他几个人“外面的世界很宽广”等一系列引导他们思考以至于能逃避捐献义务的一些话,但老师最后以患精神病的理由被送走了,说:你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此时男主抓狂,女主安慰。
我在想,其实现在普通人的生活和这也挺像的不是么?我们一直在别人创造的环境下学习,一直相信着权威的话语,过着被设计好的舒适的生活,当有人突然告诉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时(且不说对错与否),你却无法思考这个人这个人究竟在说些什么。到最后毕业了,你终于看到现实向你要求的义务,一开始只是被取一小部分器官,然后第二次、第三次…因为每次手术后都正常醒来,自己虽然隐隐觉得有些问题但也没有非常不适。但直到某一次,你进了手术室做之前做过好多次的手术,打了麻药的你昏昏沉沉睡了过去,却不知道这次是取完你所有的器官,麻药还没来得及退去你就将被注入致命药剂,了结生命。
这么看上去和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挺像的,只不过我们活得比他们长更多,还能一定程度上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我们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到。
在喜欢的人也complete之后 cathy 说了这么一句:"We all complete. Maybe none of us really understand what we have lived through, or feel we have enough time." 我觉得 cathy 这里说的 "we" 是指所有的人类。不仅庸庸碌碌的捐助者不知道他们生活的意义,受捐者也不知道。因为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所以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算是“活够了”。他们的一生看起来就像普通人生的加速版,为何而活这个问题的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想明白。为自己的事业?为家庭? 你确定这些都是你一开始就想清楚想要的吗?你确定这不是你活着的 ”副产品“? 在最后一刻发现自己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努力追求过什么的人在随后一刻才恍然大悟转而抱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历史而开始对外声称”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会不会有点可笑可悲。当然这种事情不一定非要发生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可能在某个时间点突然想起这事情,但又无法想到那个自己能为之努力的目标,所以转而继续普通的人生的人应该才是大多数。
是吧,看看自己身边的人。从小做着别人告诉他应该做的事情:该上学、该写作业、该考好名次、该上班、该结婚、该生孩子、该养孩子……到最后,该死。
最近总想到这类的事情,今年就毕业了要是offer不来就只能做审计民工了。我不过想自己走自己的路而已,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底气来评论我给我无数好心的意见?我没有要你们开口啊?真羡慕那些想做啥就能做得特好的人,这样好歹能挡住不少人的好心帮助。
反正,爱咋咋地,我还是自己边走边想,其他人该咋咋地。
今儿看得另外一部电影是Ruby Sparks,挺有意思的,讲的是一单身男作家把自己小说里的女主角写活了跟自己谈恋爱了。神笔马良男主每次觉得女主哪不好就跑去改写他的小说以达到改变女主的目的,最后男女主都爆发崩溃了。最后男主let her go(真爱咯),把这小说也出了,然后遇到很久没找到的女主重新开始。
好吧对这题材我暂时没什么好说的,谈恋爱本身就是两个个体的事情,男主一遇到问题马上就想着改变女主(人格)这就很不对。故事最后男女主不过回到正常的两个有独立意志的人交往的状态而已,没啥。
这电影可爱的是男主一开始小心翼翼地对女主又不敢相信这么棒的她居然是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