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_疫情_19_“危”与“机”_12_无奈

傅佑中在天津买房之前,和好友王睿奇商量了不止一次,希望他和自己一起去那边,今后也好有个照应。因为按照北京目前的政策,过不了几年王睿奇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他思考再三,婉拒了好友的邀请。换房子太折腾了,而折腾恰恰不符合他的性格。最主要的是在他的认知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虽然他们这样的行为在炒房大军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再者,他认为让孩子去天津上学是投机行为,他不屑于让孩子从小学会这样做事情。如果去天津买房的话,势必会导致他和老婆、孩子两地分居,这违背了他对家庭的认知。在他看来,什么是家庭?家庭就是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日常陪伴。周末过去团聚,和日常朝夕相处截然不同的。

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北京。如果橙子无法在北京就读,他和一平就把北京的房子卖掉,然后到一个新的城市重新开始生活。对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他早已不再留恋。到时离开,对家庭未来的生活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人算不如天算,哪知老二的出生,打乱了他最初的计划。几年后,橙子因为自己的坚持,不得不回到老家湖西一中就读,和自己的爸爸成了校友。一家人开始了双城生活,王睿奇违背了自己当初的意愿,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傅佑中的小儿子出生时,二胎政策还没有执行,所以这个孩子属于超生。在那个年代,要想落户的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缴纳数目不菲的“罚款”。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这是一笔巨款,所以一旦超生,只能选择暂时不给孩子办户口,孩子自然也就成了“黑户”。傅佑中他们当时也迫不得已做了这样的选择。现在要给全家迁户口,就不得不面临如何解决小儿子“黑户”的问题。好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有二胎松动的传言,再加上在小地方,只要找到适合的人,然后再送上一笔“好处费”,想上个户口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儿。就这样,一番操作之后,小儿子的户口虽经波折,但总算最终解决了。老家那边搞定了,天津这边就更不会设置什么障碍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能卖出房子去,那才是硬道理。

傅佑中两口子当下最棘手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之后就是孩子在天津择校的事儿。对于白云来说,她和绝大多数家长抱有同样的想法,那就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她不惜把所有的家底拿出来,为两个孩子在家附近找了最好的私立学校。在她看来,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把老人孩子弄到天津来,还要忍受亲人分离的痛苦,孩子成绩如果没有提升那是说不过去的。除了让孩子上私立校之外,各种校外辅导班那是一个也不能少,能安排的都给安排上。

其实傅佑中内心是不赞同他老婆的做法的,他和王睿奇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有些相似,不想孩子从小就进入“卷”的状态。但他老婆在家比较强势,再加上那几年他事业发展不顺,多数时间都赋闲在家,说话那就更没有分量了。他一开始还象征性的抵抗争辩,在老婆的强制要求下,他和孩子不得不屈从。再加上他内心虽有一股子清高,但自打遇到强势的老婆后,他也只得把那股清高劲儿收了起来,如若不然,除了弄得家里永无宁日之外,好像也起不到别的啥作用。此后,他更是因为要陪伴孩子,随即暂时告别职场,在天津做起了全职“家庭妇男”。

事后来看,白云这些操作基本都做了无用功。几年之后,全家户口因积分落户政策迁到了北京,此时恰逢她家老大高三前夕,赶上了在京高考的末班车,啥事儿都没耽误。但等孩子成绩出来后一看,也就只能上一所普通的大学。回头一想,好像这么多年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真的不知道价值到底在哪儿。

至于那句让亿万中国父母寝食难安的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王睿奇想了半天,也不知那条“线”到底在哪儿。对于他来说,孩子上普通学校就行,课余时间孩子可以在户外追风捕蝶,到了晚上大人孩子一起读书。人的一生不是在和别人比赛,所以不存在起跑线。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人类社会存在竞争,是竞争就有淘汰。可在当下的社会,物资充足,只要是个正常人,稍微劳动一下,都不会被饿着。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岂不是最好的养育方式?

人的一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既有外在的修炼,也有内在的修炼,既有彪炳千秋功勋卓著的人,也有著书立说开宗立派的人,但更多是芸芸众生、匆匆过客。作为普通人,该奋斗的时候奋斗,该放下的时候放下,既不纠结别人,也不纠结自己;尽人事听天命,知足常乐、心宽体胖,足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