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安全交流群:478084054
记录一些实现细节。(下面贴代码时,省略了一些无关代码,并且加了一些注释)
一、ArtRuntime::HookMethod对被Hook的method所对应的ArtMethod对象做了什么?
见代码中的注释:
二、关于“原method”的执行。
首先,在ArtRuntime::HookMethod中,会根据原method克隆一个新的method,然后保存到param->origin_method_。
这里的hooked_method相当于原method对应的ArtMethod对象,然后调用ArtMethod::Clone为原method克隆了一个新的method(为了Hook,原来的ArtMethod会被修改,所以克隆一个新的保存起来)。这个新的method随着param参数,最终一路传递到ArtRuntime::InvokeOriginalMethod。
这里可以看到,原method最终是通过JNI调用java.lang.reflect.Method.invoke()反射执行的。
三、ArtMethod::Clone是如何实现的。
分段贴代码:
第1步:先根据原ArtMethod,克隆出一个新的ArtMethod。
第2步:调整access_flags。
这里把非direct方法的访问权限设置为private有什么作用?
(后来想了想,是不是防止后面调用原method时,不要去调用该method可能override的父类方法?)
另外,为什么要去除kAccSynchronized?不去除有什么影响?
(防止阻塞?)
第3步:设置hotness_count和profiling_info。
备注:注释中的“b>”写错了。由GetEntryPointFromJni得到的不是新克隆出来的ArtMethod的profiling_info,而是原方法ArtMethod的profiling_info。
在Android9上,ProfilingInfo结构是这样的:
第4步:对于非native方法,将compiled_code入口点设置为art_quick_to_interpreter_bridge。
这里为什么要修改compiled_code入口点?是因为前面阻止了JIT编译,所以该方法不会有compiled_code,所以将compiled_code入口点设置为art_quick_to_interpreter_bridge,由Interpreter解释执行?
第5步:将jni_clone_method转换为Method对象,然后调用setAccessible,取消Java方法调用时的访问权限检查。
最后将java_method返回。
四、ArtRuntime::HookMethod中调用ProfileSaver::ForceProcessProfiles是何意?
是因为“hooked_method.Clone里面修改了hooked_method的profiling_info”,然后调用ProfileSaver::ForceProcessProfiles强制更新到disk?
五、ArtRuntime::HookMethod利用ScopedSuspendAll暂停和恢复VM。
暂停和恢复VM的工作是在ScopedSuspendAll的构造和析构函数中完成的:
实际是调用了art::Dbg::SuspendVM和art::Dbg::ResumeVM。
六、ArtRuntime::InvokeOriginalMethod中对于“GC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处理:
这里有一个“param->decl_class_ != decl_class”的比较,先看param->decl_class_是怎么来的:
实际就是原method(被Hook的Java method)对应的ArtMethod数据结构中的declaring_class_成员,然后保存到param,一路传递到ArtRuntime::InvokeOriginalMethod。
然后看decl_class,它是param->hooked_native_method_指向的ArtMethod数据结构中的declaring_class_成员。而param->hooked_native_method_就是原method对应的ArtMethod。
既然param->decl_class_和decl_class都是由原method对应的ArtMethod数据结构中的declaring_class_得到的,那怎么会不一样呢?按lody的注释可知是GC影响的,因为ArtMethod数据结构中的declaring_class_是一个GcRoot reference。
param->decl_class_保存的是ArtMethod以前的declaring_class_,而decl_class是该ArtMethod此刻的declaring_class_。在这期间,由于GC的影响,declaring_class_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发生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根据param->hooked_native_method_,也就是原method(被Hook的Java method)此刻对应的ArtMethod重造一个origin_method,然后再执行。
七、关于ArtRuntime::GetCurrentArtThread()的实现
以前是这样实现的:
但可能有的系统中java.lang.Thread类中没有nativePeer这个成员,所以后来lody修正了一下:
如果java_lang_Thread_nativePeer为空,就返回__get_tls()[7/TLS_SLOT_ART_THREAD_SELF/]。
这个是怎么来的呢?看一下art::Thread::Current()的实现就清楚了:
__get_tls的定义在“/bionic/libc/private/__get_tls.h”中:
八、whale还支持“bypass Hidden API Policy”,实现如下:
API-Level在ANDROID_O_MR1(27)以下的,因为没有Hidden API策略,所以直接返回true。否则调用ArtRuntime::EnforceDisableHiddenAPIPolicyImpl。
针对Android P预览版的处理就不看了。
在Android P的Release版上是通过InlineHook art:: hiddenapi::GetMemberActionImpl<ArtField>和art:: hiddenapi::GetMemberActionImpl<ArtMethod>来实现的。
如果传入的member是可访问的话,这两个函数会返回kAllow。
而被劫持之后,成了下面这样:
无论传入的什么,都返回false。false是0,相当于kAllow。
另外,在ArtRuntime::EnforceDisableHiddenAPIPolicyImpl的开头还有下面这段代码,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理解是:java.lang.Object的shadow$klass成员应该是受hiddenapi策略保护的,这里是想先测试一下,如果能够获取shadow$klass的fieldID,说明在当前系统中,没有启动hiddenapi保护,那就直接返回true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InlineHook强行Disable了。
文/十八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