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张小砚
你对我说:“我经常会感到孤独。孤独感来袭时,就像跌进了万丈深渊,自己在恐惧中急速坠落,求生的欲望很强烈,却抓不到一根稻草……”
我轻轻打断你,说:“别说了,我懂,我都懂。”
一 孤独就像自己的影子
童年的记忆里,大人们似乎一直都在忙,忙着跟邻居讲话,忙着洗衣服,忙着做饭,忙着下地干活儿。
记得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我常常在一条胡同里玩耍。胡同的两面墙上满是爬山虎,绿绿的一大片。胡同很短,我却从胡同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再从另一端跑到这一端,乐此不疲。累了,就蹲在墙角,看蚂蚁成群结队搬运粮食,看毛毛虫在地上缓慢爬行。
现在想想,自己为什么对那条胡同情有独钟。胡同的两侧都有墙壁,可以给幼小的心灵些许的安全感,而且胡同很短,有尽头,也有盼头,在自己小小的认知里,我可以“征服”它,就像拥抱整个世界般。
六七岁时,我拿着簸箕,从厨房穿过小院,走向门口的柴草堆。我笨拙地把柴草放到簸箕里,再返回厨房。个子很小,簸箕很大,风一吹,碎草就会沾到我的衣服和头发上。我费力里把簸箕搬到火灶旁,然后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拉着风箱,一边把柴草放进灶底,看灶底的火随着风箱的拉动忽明忽暗。
那个夏天,几乎每天傍晚,我脚踩松软的土地,一路小跑,来到村西的小湖旁。夕阳西下时,云被晚霞涂了胭脂,映照在湖面上,像一捧一捧的鸡冠花。我坐在小湖旁的高地上,两个胳膊抱住膝盖,静静地,看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
童年里的我,是孤独的,不管是在胡同里,锅灶旁,还是小湖边。那时,自己并不知道“孤独”这两个字的存在,但那种孤独感,像半夜飘洒的细雨,淅淅沥沥,细细碎碎地滴落在记忆里的每个角落。
最不愿意翻起的记忆,是大一那年孤独带给我的无助与脆弱。
那年,学费还是没有攒够,好不容易找到的打工机会又被别人抢走,一日三餐都成为了问题。
在校外徘徊累了,我一个人坐上了去台东的公交车,车窗外面雪花飘飘,里面的乘客熙熙攘攘,我就像一个多余的存在。公交车到达了终点。下车后,我站在雪地里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来这里并无目的,然后再坐上车,返回学校。回学校时已是傍晚,街上路灯亮起,家家户户的灯也亮起,却没有一盏灯是属于我的。
晚上在图书馆看书,看的是《一个人的好天气》。
人们不停地从我面前走过,没有人朝我看。他们看起来就像一张铅笔画,要乘着微风飘然而去似的。这张看似平常的纸片却不知不觉中划破了我的皮肤。我叹了口气,抱紧胳膊,低头快步走向车站。
当读到这一段时,我终于不能自己,眼泪肆无忌惮地汹涌而下。
孤独,就像自己的影子,我们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二 和孤独的相处变化,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
我曾经尝试着去躲避孤独。
有次室友们拉着我去K歌,我去了。聒噪的音响,欢声笑语,冒泡的啤酒。置身其中,自己一时间确实忘记了孤独。我跟朋友们碰杯,把酒言欢。可在放下酒杯的那一刻,孤独却冒然拜访,让我猝不及防。就像突然的一场暴雨,把人浑身上下浇透,身心冰凉。
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这句话的含义。
此路不通。为了躲避孤独,我另辟他径。
去开阔自己的视野。我看历史剧,看纪录片,不再把思考的镜头对准自己和自己身边的芝麻谷子,而是对准了历史长河和宇宙长空。
于是内心开始明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自己不过是其中一粒粗糙的小石子;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长空中,自己不过是其中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
或许,很多时候,很多情感和思绪源于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把自己看淡后,发现孤独感也随之慢慢变淡。
为了克服孤独感,也为了生计,我让自己变得异常忙碌,课余时间、周末时间、寒暑假时间全部被工作排满。有次暑假,我每天做三份家教,为了其中一份家教,每天顶着炎炎烈日,从城市的一端,倒三次公交车,穿梭到城市的另一端。
身心忙碌了,孤独感也渐渐消失了。
我甚至把自己所爱文学书和小说书都束之高阁,怕书籍里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符号,会引起自己敏感的思绪,波动自己的心灵和泪腺。
在与孤独的这场持久斗争中,我竭尽全力,最后凯旋而归。
终于可以不与孤独为伍,我为此沾沾自喜、欢呼雀跃。
随着毕业,工作,结婚,我越来越忙碌。生活就像一个大鞭子,而我像一个陀螺,被它抽动得转得飞快。我在奋力旋转,世界也在我眼中飞速转动,五彩缤纷的风景,渐渐模糊成一团。
很多时候我感到精疲力尽,特别想停止转动,驻足,看看被遗忘许久的风景。
我开始想念孤独并接纳孤独。
时隔多年,我终于有勇气打开了束之高阁的书籍。我开始认真看书,感受文字所带来的思想碰撞。我重新拿起笔,坐在书桌前,梳理自己的思路,写下自己的所想。
独处时,才有时间思考;静思时,才有机会感悟。
我开始接纳孤独,和她手牵手交心,享受着跟她的每一段对话。此刻,我发现孤独带给我的不再是空虚、无助、和迷茫。孤独于我,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奢侈,一种自由。
从逃避孤独,到接纳孤独,再到享受孤独,让我慢慢学会了与自己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从某一方面来说,和孤独的相处变化,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三 当一个人孤独时,是提升自我最好的时机
那年在吉隆坡,我们一群人在吃饭聊天时,有人提及了关于"孤独”的话题。
其中一个人叫阿明。他放下手里的刀叉,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那时,阿明已经在马来西亚八年了。他有厨师证,正巧亲戚认识的一家饭店需要厨师,于是,就介绍他来吉隆坡工作。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想着可以多赚一些钱给父母,他有些兴奋。
可事与愿违。他来吉隆坡第二天出门时被一辆轿车撞飞,小腿骨折,身体多处受伤,所幸生命无碍,但医生说,需要修养至少半年。
这半年里,他不能工作,只能是靠借钱度日。他窝在小小的出租房里,一天抽两盒烟。那时,他才意识到,家里的饭菜是多么的香,国外的月亮并不比国内圆。不想让父母担心,每次跟父母通话时,他都说自己过得很好。
自己一点点依靠都没有。阿明说,那半年多的时间,他是孤独的。
深夜里,巨大的孤独感像海浪一样袭来,他抱头痛哭过,也曾寻过短见。
“后来,你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不约而同地问道。
“沉沦了几天,我开始疯狂地学习英语。反正什么也干不成,不如趁机把英语学好了。我看当地新闻练习听力,跟邻居小朋友对话,拿着语法书死啃。”
从语法不通到现在的对答如流,不知阿明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这似乎远远超出了一个初中毕业生的认知极限。
得益于语言优势,又加上他对商业有天生的敏锐感,他在马来西亚混得如鱼得水。
那时,他已经在吉隆坡开了好几家连锁酒店。
阿明笑笑说:“如果没有那段孤独的时光,或许,我还在酒店的厨房里浑汗如雨呢。”
他喝了一口啤酒,继续对我们说:“当一个人孤独时,是提升自我最好的时机。”
听到这句话时,我沉思了许久,至今记忆犹新。这大概是我那次远行最珍贵的收获吧。
四 与孤独握手言和
你问我:“当内心感到深深的孤独时,应该怎么办?”
换在从前,我会给你建议,让你慢慢远离孤独。
可现在,我的回答是:“不要试图去逃离孤独。坐下来,和孤独握手言和。”
当你和孤独促膝长谈时,你会慢慢发现她的绝美和惊艳。
当一个人孤独时,就像在无尽的黑夜中行走,有人因此而沦陷,也有人慢慢适应了这种黑暗,双眼变得敏锐,更容易发现星星之火,从而走出燎原之势。
张小砚说:“后来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我希望,后来,如果有人如此问你的时候,你也绽放笑容,作出这样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