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起藏袍在拉萨大昭寺转经的藏族妇女。
相传,早在公元7世纪中叶,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如日中天,势力不断强盛,军队四处征战。彼时,吐蕃赞普为鼓舞士气、开疆拓土,对英勇善战的有功者予以嘉奖。圣旨规定,为有功参战者奖赏长约1米、宽6厘米左右的围带作奖章。用水獭皮、虎皮、豹皮三种不同兽皮制成围带,分别授予三个不同等级的英雄,这一传统也为藏袍文化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在往昔的岁月里,藏族对于英雄的嘉奖别具一格。特等战斗英雄会被授予水獭皮围带,稍次一等的英雄则分别获赠虎皮和豹皮围带。这些围带被规定连接两头,斜挎于左肩右腋下,宛如英雄熠熠生辉的勋章,彰显着他们的荣耀。然而,当英雄们将围带套在身上投入战斗时,围带却常成为羁绊,时而套住手足,妨碍作战。这时,有人灵机一动,想出妙计,把围带镶缝于衣领之上,既保留了标志意义,又方便实用,此做法很快在军中普遍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