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摄于京都的JR二条站,时间大约是6月18日早上7:54。
当时觉得从站台望出去的风景很美,青灰色的天空和前几天的晴天完全不同,云很低,压着看起来要下雨,但是被车站前景框起来的样子很像一幅画。
拍完照片,我把手机放回到裤袋,等着JR进站,准备去岚山。此时站台上的电子显示屏已经开始闪烁,提示列车即将进站。对向的列车也即将关门开走,我还跟懒先生说,正好,车要来了。
说着,我们往车头方向挪了几步,刚在等候区站好,站台突然开始摇晃,不是左右摇,而是上下震动的那种。我心里想,这列车进站的威力可真大呀,连站台都会震起来。刚想把这句话讲给站在我身后的懒先生听,回头就发现整个站台的顶棚和吊灯都在摇晃,竖立着的指示牌不断晃不断晃,我也站不稳了。然而那个瞬间,我竟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我可能在这里断篇了几秒钟,懒先生一把拉住我,不确定的说,不会是地震了吧。
我已经忘记当时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促使我俩在那个时候,下意识地去摸手机。看到手机上显示出地震的告示,脑袋里“嗡”一下变得空白,国内缺失的防震防灾教育让我们无从应对。此时站台还在晃,上方屋顶哐啷哐啷乱响,站台上出奇的安静有秩序,没有一个人乱跑,甚至连停着的列车里,大家都习惯性的看着手机或者干脆看书,没有人尖叫蹿跑。我们也就互相扶着,在原地站着,不晓得地震会持续多久,什么也不敢想。在漫长的20多秒之后,终于不晃了。后来我才意识到,当时我们的手机都发出了紧急情况下的蜂鸣声,这是不同于平时的。
由于周围所有人都非常淡定,后续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晃动,我们就以为只不过是岛国普通的一次地震而已。
后续的新闻报导大约在5分钟之后就发出了,说震中在大阪府北部,M5.7(后来修正为5.9,再次修正为6.1),京都的震度是5强。此时我们依然没觉得有多么糟糕,也没想到余震的事儿,只是很担心即将进站的JR列车,停在离站台不到一百米的位置。事实上,是所有的列车都停下来了,广播不断响起,没人说得上来列车什么时候会再开,但是大家都还是安静地等着。
我们起了大早,并不赶时间,也不知道能往哪里去,就只能在站台上等。有些着急的人开始离开,但依然安安静静,一些上学的孩子索性拿出了作业本开始做功课,我也是很佩服的。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从站台到一楼服务窗口,想去问问消息,发现已经排队开始退票。JR二条站也已经封站,只出不进。监控室的屏幕上,整个大阪区域的JR线全部变红停运,这才让我们意识到这次地震有些糟糕了。
一开始懒先生不让我给家里人说地震的事,怕他们担心。后来眼见着地震的影响面越来越大,我还是给爸妈发微信先报了平安,然后坐在站台的休息室里,上气象厅的网站看新闻打发时间。
大约9点半左右,我们决定不等了,于是速度办好了退票出站。查看岚山的官网,小火车也停开,所以岚山也去不成了。出站后发现公交车还是在继续运行,地面和建筑物都挺正常,空旷的场地上聚集了很多人,没有一点嘈杂,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倒是一点都不害怕。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app提示京都地铁已经正常运行,但是会有限速和延迟,我们便临时起意去了宇治。
讲真,对日本建筑的抗震能力,我是很有信心的。气象厅也表明本次地震不会有海啸,所以我不怎么害怕。然而,当我坐在宇治的茶馆里刷着微博,那种莫名的灾难妄想和恐惧感就深深袭来。再加上自媒体的夸大,国内媒体的片面渲染,以及对于东日本地震和熊本地震前震本震的过度宣传,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难怪后来有人在说,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是自媒体微博。
一旦陷入焦虑,我身体的各项官能团就出现了障碍,最明显的是我开始觉得自己一直处在晃动的环境里。傍晚时,懒先生拉我去三年坂闲逛。理查德大叔看到我的朋友圈便发来问候,结果我们越聊越多,把921台湾地震也深入扒了一下,我愈发的焦虑了。
坦白说,18日白天的余震不断,大部分都感觉不到,也很难区别是不是列车驶过或者是走太多路双腿已经站不稳而产生的幻觉。
19日凌晨,睡觉之前我整理好了行李。00:31,我在迷糊间被一股力晃醒,躺在床上很明显的发现屋子在左右晃动,大约持续了十几秒。我立马清醒了,抓起手机,发现没收到警报,再看气象台通知,刚才是京都南部的余震,M4.0,震度为4。这是我感受到的最强烈的余震了,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余震,我不敢再睡,刷刷手机,迷迷糊糊熬到天亮。幸亏,京都的天,不到5点就亮了。天空有很“壮观”的地震云和地光,我看着看着,想起了在圣托里尼和卡劳,都看到过一样的天空,只是,那时的我,没有在清醒的时候亲历这仿佛罗生门的30秒。
正是这30秒,我真真体会到了“如果不能预知未来,那就好好珍惜当下”的意义。在那天,我买了明信片寄给远方的小伙伴,无一例外都写了这句话。
对于媒体报导的超市物资哄抢、物资匮乏,至少在京都是完全没有的。除了因为地震使城际铁路受到了影响,很多人没法出行,却也真的令很多景点变得安静。而那几张水管破裂路面裂缝显示牌掉落的照片,我想说也许真的有,可是毕竟不是常态。对于不幸遇难的老人孩子,我也表示很遗憾。然而,这些不幸的后果是和一场6.1级的城市直下型地震划等号的,我那些摆在屋企里的瓶瓶罐罐,电脑和pad,甚至连位移都没有发生,这要在国内,早就不可思议了吧。
我跟懒先生说,岛国人民的生活也还是很艰难的。他说,是啊,地少资源少还随时天灾。
但是,岛国人民也确实是很拼的,大部分交通在当天就恢复了,第二天我们如愿去了岚山,然后今天也能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坐在本愿寺大殿的蒲团上安静地听雨声。
尽管由于空港快线持续取消,机场大巴票也早早售罄,我们不得不辗转回到新大阪,再换地铁去难波,最后坐上南海急电,拼了命的奔向机场。说不上落荒而逃,也说不上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你要问我在这震后的48小时里经历了什么,我想说对比岛国,中国人的防患于未然真的只是走过场,有时还不如纸老虎。
也祝福大阪府,一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