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是什么?
我无法清晰的给出答案,卡耐基写的这本书给出了一些案例,但只是浅层次的介绍了一些经验,这些案例背后潜藏的心理学知识才是最珍贵的珍宝。
比如,我无法清晰的指出自己身上的缺陷,但有时候经验会告诉我某件事一旦发生,就可能带来一系列不好的后果,尽管千方百计的避免,后来还是发生了,于是自我安慰,看吧,我就知道会这样。有句民间谚语:好的不灵坏的灵。似乎心有警兆的时候总会发生坏事,于是我们自我安慰,当坏事终于发生的时候反而松了一口气。
前晚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我3个多月来第一次晚上没有写出1000字的原创,于是昨晚我写了2000字。结果今晚还是迟迟不想动笔,找不到灵感是一方面,三个多月来我遇到过很多次,都硬逼着自己无论如何要完成。前晚停更,今天思想里总有个念头在提醒我:反正都有过第一次停更了,今晚要是还是写不出来,就继续发条消息,没灵感,明晚补上2000字……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执行,我敢说,没有多久,我就会连续各种理由停更,到最后公众号就荒废在那里,像爬满了蜘蛛网的墙角,再也没有人打扫。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贫民区。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贫民区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被偷走了。
以此试验为基础,1982年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破窗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幢建筑,如果其中一扇玻璃窗被砸碎,没有人修补,很快时间内所有的玻璃窗都会被砸碎。
比如我家的厨房,新的燃气灶才买来的时候,每次用完火,我都会把它擦拭的干干净净,但是经过几天以后,当灶具上有些污渍很难短时间被清除掉,我会安慰自己:有一个污点就有一个污点吧,没有太大影响。要不了一个月,我就不会再去认真打扫我家的燃气灶了,上面的污点密密麻麻,反正用抹布随手一抹,上面没有菜渣就行,污渍,反正都这么脏了,过个半年再来大扫除。
有多少人办了健身卡,今天加班,去不了,明天朋友请客,不能去,后天太累了,不想去,一直到健身卡过期都没有再去……有多少人说要减肥,今天菜太好吃了,明天开始减,明天吃撑了,后天开始减,后天没吃饱,管它了,饿着怎么减?于是一年后不仅没瘦,反而又长了一斤膘。
以上的状态,我过去几年可以对号入座,然后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开始自暴自弃:自己也就这样了,我没有恒心,然后看着周围那些一直坚持努力的人一天天的扩大和自己的差距。
但是,这个效应也可以反过来用:有一段时间,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重大案件不断发生。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如果是常规处理方法,就是采取严打。严打期一过,没多久这些地区的治安又会恢复原状。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效应”的启发,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里,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里,就有一名携带凶器。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
我上大学期间,过去昆明的某些立交桥下,经常发生犯罪事件,在报纸上隔三差五就看到回家晚的人被抢劫之类的消息。后来随着城市灯光亮化工程的实施,立交桥上和桥下都安装了明亮的灯光,每天环卫工人把立交桥打扫得很干净,这几年基本不再听说有那几座立交桥下发生过恶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