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181】

2017-06-02 华杉

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我们都要格!

【以下黄以方录。

黄以方问:“‘博学于文’为随事学存此天理,然则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说似不相合。”

先生曰:“《诗》、《书》六艺皆是天理之发见,文字都包在其中。考之《诗》、《书》六艺,皆所以学存此天理也,不特发见于事为者方为文耳。‘余力学文’亦只‘博学于文’中事。”

或问“学而不思”二句。

曰:“此亦有为而言,其实思即学也。学有所疑,便须思之。‘思而不学’者,盖有此等人,只悬空去思,要想出一个道理,却不在身心上实用其力,以学存此天理。思学作两事做,故有‘罔’与‘殆’之病。其实思只是思其所学,原非两事也。”】

以下是黄以方记录的。

黄以方问:“‘博学于文’,是要人在遇到的事情上存养天理。但是,孔子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两个说法似乎有矛盾。”

黄以方问这两句都是《论语》里的: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畔,就是叛,离经叛道。君子如果能广博地学习前人的典章古籍,又能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后生小子,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兄长,做事踏实可靠,说话恪守诚信。对那寻常的众人,都一体爱之,不会瞧不起谁,憎恶嫌弃谁。而对那有仁德的人,则更加亲厚。把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就可以读书学习文献了。

这一句,非常深刻,张居正赞之为“万世之明训”。德行实践是本,读书学习是末。如根本不固,学也枉然!

德行如此,工作能力也是如此,我们的所有本事,并非是从书本中学来,而是自己在实践中体悟总结而得。懂得了之后,偶尔看到某书,发现与自己得想法相呼应,于是去读它,再顺瓜摸藤,顺藤摸瓜,去读那整个体系,通过读书来整理自己,提高自己,进行系统升级。

读书,一定是“行有余力”之后的事。

读生活是本,读书是末。我们每天都经历生活本身,没有从生活中留下点滴印象,却埋头钻进书里去找,那是舍本求末。行有余力,再去读书。若根本不固,每读一本书,就是给自己挖一个坑,多一个困惑。若根本牢固,读书则信手拈来,一通百通。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可以说是百战归来再读书。

所以,“博学于文”,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只是孔子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不同角度说的两句话,黄以方非要把这两句话拼到一起,说孔子自相矛盾,这已经犯了王阳明说的,不切己体察,事上琢磨,而是悬空在文义上比对的毛病,不是真学习,是假学习。

黄以方对“博学于文”的理解也不对。博学于文的意思就是学文,就是读书,没有说是“随事学存此天理”,学文是读书,随事存养天理是读生活本身,黄以方在这里,又犯了学习的第二个毛病:擅自添加意思。

王阳明回答说:“诗书六艺,都是天理的发见,文字都包含在其中。考察诗书六艺,就是学习存养天理,不是说显现在事情上才叫文。‘则以学文’,也就是‘博学于文’。”

有同学问“学而不思”两句:

《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罔,是迷惘无所得。学而不思,是只顾读书学习,却不放在自己身上体会,放在具体事情上琢磨。这样自以为都知道了,其实不过是鹦鹉学舌,晓得些说法,一到用时,还是迷惘,一点概念都没有。

思而不学则殆。反过来,成天自己瞎琢磨,不去读书、拜师、学习,则往往陷入思想空转,找不到出路。本来别人可以一语惊醒梦中人,本来你可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偏不信书,偏不信别人,就要自己琢磨,那就更危殆了。这也是一种典型。

王阳明说:“孔子这两句话,也是因病发药,给特定的人,针对性说的话。实际上,思考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思考,学习有所疑问,就要思考嘛。思而不学的人,也有,只是空想,要想出一个道理,却不在自己身上实际用力,以学习存养此天理。把思和学当成两截事情来做,就有‘罔’和‘殆’的毛病。其实思只是思其所学,本来不是分开的两件事。”

【先生曰:“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要修这个身,身上如何用得工夫?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当自家心体,常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所;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身在正其心。”】

王阳明此处讲解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次序。他说:“朱熹讲,格物是格天下之物。这天下之物,你哪里格得过来?又说:‘一草一木都有其理’,那草木之理,你如何去格?就算格出来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怎么用那草木之理来诚我的意?所以我说格物的格,是格正的格,格,是正;物,是事。《大学》里讲修身的身,是耳目口鼻四肢。要修身,就是要眼睛非礼勿视,耳朵非礼勿听,嘴巴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要修这个身,是在身上下功夫吗?心是身的主宰,眼睛虽然能看,但是是心让它看;耳朵虽然能听,是心让它听;嘴巴和四肢能说话能动,是心要它说话要她动。所以,要修身,是要修自己的心体,时常保持宽阔公正,没有一点不正的地方。心之主宰一正,则发动在眼睛上,就没有非礼之视,发动在耳朵上,就没有非礼之听,发动在嘴巴和四肢上,就没有非礼的言动。这就解释了修身在于正心。”

【“然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心之本体那有不善?如今要正心,本体上何处用得功?必就心之发动处才可着力也。心之发动不能无不善,故须就此处着力,便是在诚意。如一念发在好善上,便实实落落去好善;一念发在恶恶上,便实实落落去恶恶。意之所发,既无不诚,则其本体如何有不正的?故欲正其心在诚意。工夫到诚意,始有着落处。”】

“为什么正心之前,先要有诚意呢?心的本体是至善,心的本体没有什么不善的地方。如今要正心,在本体上什么地方下功夫呢?必须在心的发动处下功夫。心的发动就是意。心的发动做不到一点不善也没有,所以就要在这个地方用力下功夫,这就是诚意。诚意就是正心的功夫。所以一个意念的发动是在好善上,就实实在在落实去好善;如果意念的发动是在恶恶上,就是实实在在落实去恶恶。如果意念的发动,没有一点不诚的地方,那本体就没有什么不正的。所以正心在于诚意,把功夫下在诚意上,才有着落。”

可以说,诚意是功夫,正心是结果。

【“然诚意之本,又在于致知也。所谓人虽不知而己所独知者,此正是吾心良知处。然知得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做去;知得不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不去做。则这个良知便遮蔽了,是不能致知也。吾心良知既不得扩充到底,则善虽知好,不能着实好了,恶虽知恶,不能着实恶了,如何得意诚?故致知者,意诚之本也。”】

“而诚意之本,又在于致知。所谓慎独,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就是我心之良知所在。如果知道这是善,却不依从自己的良知去做,知道这是不善,却不依从自己的良知不去做。这个良知就遮蔽了,就不能致知了。我心之良知不能扩充到底,则对于善虽然知道是好的,却不能切实去好善;对于恶虽然知道是坏的,却不能切实去恶恶,这样怎么能做到意诚呢?所以说致知是诚意之本。”

【“然亦不是悬空的致知,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去恶,固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为善,则不善正了,亦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也。如此,则吾心良知无私欲蔽了,得以致其极,而意之所发,好善去恶,无有不诚矣。诚意工夫实下手处在格物也。若如此格物,人人便做得。‘人皆可以为尧舜’,正在此也。”】

“但是,致知也不是悬空去致知,而是在具体事情上格。如果意在与为善,就在这为善的事情上去做。如果意在与去恶,就管住自己不要去做这坏事。去恶,固然是把不正格正为正。为善呢,是不善已经得到纠正,也同样是格正不正的念头使归于正。如此,则我心的良知就没有私欲遮蔽了,才能扩充到极致,则意念之发动,好善去恶,没有不诚的地方。诚意功夫的下手处,就在格物。如果这样来格物,则人人都会做。‘人人都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就是这个意思。”

【先生曰:“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说去用?我着实曾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

王阳明说:“大家都说格物要照朱熹的办法,大家真的试过他的办法吗?我是真试过。早年我和一个姓钱的朋友一起讨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但哪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呢?”我就指了亭子前的竹子,让他去格一格看。钱同学就早晚去格竹子的道理,竭心尽力格了三天,弄得劳神成疾。我说这是他精力不足,我自己去格一格。从早到晚地格,也没格出什么道理,到了第七天,也把自己格出病来了。然后我们俩一起感叹这圣人真是做不得,没有他那么大的力量去格物了。等我被发配到贵州,但龙场呆了三年,我对格物的道理有了自己的心得,才知道天下之物,本来没什么可以格的,格物之功,只能在自己身心上做。这就决然认为圣人是人人都可以当的,才有了自己的担当。这个道理,今天说给大家听。”

王阳明的格物论,我们可以理解、学习、笃行。但是,他对朱熹格物论的批评,却不一定对。如果朱熹在场,听到他说格竹子就是静坐对着竹子格,朱熹会同意说这就是他的意思吗?那竹子种在亭子方便好看,不就是前人格物格出来的吗?竹笋可以吃,竹子可以种在园林做观赏植物,竹子可以做建筑材料,可以做笛子,可以扎竹筏,都是一代代人格物格出来的,但不是静坐对着竹子想出来的啊!王阳明的静坐格竹,也正中了他自己说的悬空去想,思而不学的毛病,他如果是画家,对着竹子静坐七天,研究那竹子该怎么画,一定在格物致知上大有收获,知道怎么画最好!

所以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我们都要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