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之秋的体验之旅——2025美国行

编者的话:按照美国绿卡的相关规定,持有者不得离开美国超过183天,为此,在离开美国5个月后,我不得不离开长春的家园,踏上返回美国的旅途。

2025年9月14日,我开启了拿到美国绿卡的第三次美国行,也是我累计的第五次美国行。行程是下午1点从长春乘坐国航航班飞北京,晚上7点转机后飞纽约。北京飞纽约飞行时间大约15个小时,在纽约时间14日午夜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行前,曾经想改签机票至10月10日,等到小园子里山葡萄被霜打过变甜采摘后再离开,但因改签费不菲而最终放弃了。因近期国内航班接连发生意外,最奇特的是航班起飞后起落架无法收回,竟然是地勤人员忘了拔起落架的销子,虽然没有发生机毁人亡的重大惨案,但也在心中留下一丝不快,启程时默默祈祷,愿上帝保佑!

自打4月14日回国后就开始在拼多多上购买计划为美国新房子准备的室内物品,到临行前,竟然装了满满两个大箱子,好在国际航班准许乘客免费携带两个23公斤以内的托运行李。近年来两次美国之行的体验是:尽管大部分美国日常五金类用品都来自中国(made in China),但最低也在1.25刀,跟国内商品价格比较一般要贵7倍左右。且很多品种美国没有,所以,我是做了一次大扫货,买到了计划的全部商品。出境时一件行李经X光机扫描后被检出,安检人员问箱子里有多组带有电池的灯具,电池可否拆卸?我回答都是小型的太阳能灯具,电池无法拆卸,就此被放行。

国航在长春龙嘉机场设有商务舱值机柜台,顺利地办理了值机手续,托运了两个大行李箱,只剩一个双肩包了,顿时轻松了不少。拿到了两张登机牌,通过专用的安检通道进入了候机大厅,按照指示,找到了贵宾厅,虽然餐桌都坐满了,还是在背对的沙发处找到了一席之地,两罐饮料、一杯咖啡和一盘餐食填饱了肚子。距离登机还有一段时间,支起脚踏板,放平桌椅,闭目养神,好不放松。只是贵宾厅里人来人往,嘈杂声不断,无法安然休息,时不时地端起可乐罐润润嗓子。航班延误到1点半登机,时至1点10分,起身活动活动筋骨,舒张四肢,背起双肩包向27号登机口走去。

还未到,广播已经通知乘坐国航 CA1628航班飞往北京的旅客登机了,登机口排起了长队,走到值机口出示了登机牌,通过廊桥进入了客舱。空姐笑脸相迎,撕开了拖鞋包装袋,贴心地问正餐吃点什么?我回答已经用过餐了,随即被安排了果盒,要了一杯咖啡。一个半小时的航程很快就过去了,客机掠过密云水库,降落到了首都机场1号跑道,这是最早的跑道,以前往返长春基本都从此跑道起降,客机转出跑道就看到了已经停用的原首都机场T1航站楼。在T2航站楼启用前,首都机场只有这一个航站楼,几乎每年都要在此进进出出十几次,今天从它面前静静地滑过,颇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绕过T2航站楼,感觉这里也冷清了很多,或许大部分航班都转场去了T3航站楼或是大兴国际机场。以往乘坐的国航航班都是在T3航站楼外侧的3号跑道降落,这次居然在停用的T1航站楼外侧1号跑道降落实出意外,但更没想到的是,客机竟然滑过T2航站楼后停靠在了T2航站楼一侧的远机位,而且打开舱门后迟迟不允许下机。经过空乘的一番衔接,才坐上了接驳的大巴车,开启了首都机场环场游,7拐八绕的到了2号跑道头,横穿过来,钻过几座廊桥再折返到1号出发港的侧面。按照指示顺利找到了国际转机口,过了手提行李安检后上了轨道车,到了T3航站楼的顶端国际出发港。

自助式边境审查十分便捷,放上护照都不用打开,几秒钟后审核完毕,前方玻璃门打开,上前一步,拍照和按压大拇指,通道打开完成出境检验。以前出境审核是最后一道且是总是堆得人山人海的地方,最早还要出境证明,填写出境事项表,人工查验费时费力。记得1991年第一次出国去日本,因为我们的出境证明当日刚刚失效,被阻挡在上海边境口岸半个多小时,经多方联系,最终得以放行。后来简化取消了出境证明,2012年起回复了处级以上的出境证明。2006年去津巴布韦,因为在出境时补充多份说明材料,差一点耽误了登机。

接驳飞赴纽约的CA981航班在7号登机口,临近9号登机口无人,找到了一个充电桩给手机充足电。一抬头,看到了星巴克咖啡店,顿时来了情绪,但想到上次回国时一晚上去了7次卫生间的经历,还是忍着没有去买。本次值机机型还是波音-747,巧合的是1991年2月第一次出国就是乘坐的国航波音-747从北京起飞到上海,国内段还搭载了国内旅客,最后是在上海完成出境审核手续。上个世纪90年代,波音-747是国际航线普遍使用的机型,记得1991年9月第二次出国去韩国,从北京直飞东京往返的是国航的波音-747,从东京飞韩国首都汉城往返的是大韩航空的波音-747。

航班准时登机,被引导到座位才惊奇的发现,居然是跟4月份回国时同一个位置:12A。开心地落座,空姐一番讲解,拿来了餐单,预定了两次餐食。国航747客机的商务舱分为两组,每组由三排12个座椅组成,我在的第一组,正位于驾驶舱的下方,应该是整架飞机视野最好的位置。起飞后不久,开始用第一道正餐,饱餐了一顿后窗外已经漆黑一片,客机正飞在了韩国上空,拉上遮光板,放倒座椅,躺在了床上。本想安稳地睡个觉,不想一阵颠簸,且持续的时间还不短。间隔不到半个小时,再次重演了波涛汹涌的场面,且几乎延续到了进入美国境内。

在迷迷糊糊之时,在左摇右晃之间,在上下颠簸之中,突发奇想,是不是机长知道上来个夜不能寐的老头,特意播放了摇篮曲,整滴我一道迷迷糊糊的,昏睡了一路。看飞行路线,客机一直在万米高空向东飞行,划过韩国首都首尔,进入日本,绕道北海道,穿过白令海到美国阿拉斯加,从加拿大的多伦多进入美国。因为俄乌战争,美国不允许进入美国的客机途径俄罗斯领空,不得已只能采取绕道韩日,比原途径俄罗斯要多飞两个多小时。在飞行了14个小时后,客机摸黑抵近了纽约,没有大圈环绕而是直接奔到了肯尼迪国际机场,一个小转身就冲着跑道降了下来。

看着下方迅速变大的地面灯火,感觉客机的下降速度有点过快,还没缓过神来,酷当一下就降落到了跑道上,接着是一阵的急刹车,连小桌柄上放置的矿泉水瓶都飞到了地上。几乎就在客机停稳后,立即调转机头脱离了跑道,开始了一路狂奔,来了一次肯尼迪机场夜游,晃荡了小半天才停在了候机厅前,空姐赶快通知:客机还没有停准,请不要起身提取行李。闪着警灯的牵引车赶来,拖着客机转了接近90度,拉到了廊桥边上,美国大叔操作着手柄靠上了舱门,我们在告别声中离开了飞机,离开了中国领土,踏上了美国领土,我再次回到了美国。

因为特朗普1月20日就职以后,颁发了一系列政令,甚至有的机场都传出了美国绿卡持有者入境时不再走美国人通道,而是归类到外国人类别。我掏出绿卡询问了入境大厅站队口的工作人员,她指了指美国人通道。虽然美国人通道仅占队列不到三分之一的面积,但行进速度很快,到了队头才发现使用了超过一半多的人工窗口。身后的一位带着孩子的中国人拿出了绿色的返美证,说她已经离开美国近两年了。前面的女士大摇大摆地走着,当被要求出示证件时才开始在包里寻找,被丢在了一边半天没有被理睬。按照黑妹妹的指示,我排到了9号窗口的队列。

留着山羊胡子的审查官看了看我的绿卡,扫了扫我的护照,凝视了一下,突然问我离开美国多长时间了?我一时紧张,脱口而出:five minuts,山羊胡子瞪大了吃惊的眼睛,是five menths?我立即回答:yes!把山羊胡子都给逗乐了。接着问了一大堆问题,带没带吃的、喝的和香烟,我是一概no,no,no,过后我才想起来,托运的行李箱里有一瓶香槟酒。接着要我留指纹,先是右手4指,接着是大拇指,然后是左手。由于紧张,我的双手都浸满了汗水,在反复做了两次后,第三次我都在体恤衫上擦擦手,总算全部通过了。以往我都是一问三不知,这次一紧张蹦出了蹩脚的英语,被刨根问底了。

入了境就看到了3号传送带已经转动起来,但转了两圈都没有找到行李,只好先找卫生间了。行李车还是要收费才能使用,尽管这次带了两个大行李箱,也不打算使用行李车,因为付费提取太麻烦。看到身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小黑屋”,隔着大玻璃按了一下手机的按钮。又等了几分钟,感觉行李早应该下来了,看到前面有工作人员在搬运行李,随即走到前面查看,传送带头已经摆放了4列的行李,在第一列就看到了我的两个大行李箱。一手推着一个,走进了候机厅,看到了前来迎接的妻儿,一家人团聚了,我平安回到了美国,顺利入境,开启了在美国的新生活。

对于本次长途旅行,我在朋友圈里调侃道:长春出发,北京转机,一路向东,持续颠簸,估计是飞行员知道今天上来了睡不着觉的老头,特意播放了摇篮曲。摸黑到了纽约,就连着陆时都有点用力过猛,咕咚一下,还跑过了头,得牵引车拖到停机位。美国佬打着手势,将廊桥对准舱门靠了过来,踏上了美国领土。入境官见我纽约警察局式样的体恤衫,立马道:欢迎回家,sire!带酒了吗?带烟没有?哈哈哈。猛然一句:离开美国多久了?我一紧张随口一句:5分钟(实为5个月),一把把山羊胡子入境审核官给整乐了。一路吃香滴喝辣滴,一路呼呼大睡,顺利回到了美国。

第二天去接小孙女,尽管已经离开了5个月,小家伙略显生疏,但还是认出了我,高兴地扑了上来,跟着我回家了。只是安静下来,小家伙自己躺在沙发上睡大觉,没有跟我撒娇和玩耍,直到中午带她到小教堂才恢复了一点往日的活力。回到楼里,直接上到顶层6楼的公共阳台,已经摆放了一套沙发和茶几,可以开趴体了。瞭望远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远近高低,郁郁葱葱,一切依旧,一切安好,一切遂心。全楼已经住满,看着电梯里挂的布帘嘀咕道:应该摘掉了吧?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第二天就摘掉了。我在朋友圈里感叹:远眺曼哈顿,晒晒温暖的阳光,看看远近的街景,享受安谧的生活!

打开两个大行李箱,归拢了从拼多多上拼来的吸磁灯、太阳能灯、转角挂壁等物品,开始了安装工作,4天内完成了所有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大问题。只是在安装电视机架时遇到了美国墙面不够牢固的问题,国内砖墙设计的膨胀螺栓,因美国木制墙面薄薄的厚度和石膏板结构,根本挂不住膨胀螺塞,随着螺丝钉旋转而无法拧紧。试了几次都无法解决问题,眼看着挂上去的电视机出现松动摇摇欲坠。一日突发奇想,新打了四个小眼,用美国制式的膨胀螺塞加上大垫片螺丝将电视机架紧固在了墙上,而原来的4个原配螺丝依旧起全部支撑作用,彻底解决了问题,令我欢欣鼓舞。

除一盏磁吸壁灯因丢失了一个吸铁石而无法安装到位,一个吸顶氛围灯也出现了跌落之外,其余的都安装到位,使新房里有了新氛围。考虑到椭圆机出现了刮碰声响,且多次调整都无法消除,将它进行了拆解,请出了家门,空出了沙发边上的空间,将穿衣镜移位挂在了墙上,顿时改善了室内的空间感。在两组对称的简约壁橱上墙后,摆放上小饰件,也令室内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且整齐划一的瓷白色也使整个一面墙毫无突兀感,而凸显了和谐的气氛。至此,我对新房的全部设计、规划和购买材料、安装等等都如愿以偿,心满意足,从心里佩服自己的眼力和判断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打特朗普重新执政以来,掀起的对全球各国对等关税之举搞的全世界都风声鹤唳,对中国的关税曾经高达百分之二百四十五,令人瞠目结舌。中美之间的贸易一度中止,后经几轮的关税谈判,豁免期一再延长,两国贸易得以逐步恢复。中美贸易战究竟影响到美国物价上涨了吗?带着这个问题,对周围几家廉价商店做了一次探访:dollar tree也就是原来的一元店,但几年前商品最低已是1.25刀,这里是很多美国人光顾的商店,经营着大约80%以上来自中国的商品,已经有部分商品用红色圆圈不干胶遮挡了原来标注的价格,上涨0.25刀,达到了1.5刀。

距离稍远一点的廉价商店:减少了货架的面积,这里经营的日用百货有大约60%来自中国,印象中原来卫生间的脚垫在7刀左右,现在基本都在11刀以上。99店:这是在美国遍布广泛的小商店,基本是华人经营,主打的是来自中国的日常五金等商品,因能语言沟通很受华人的青睐,虽然感觉价格稍微高于dollar tree,但对比街边由南美人开的商店还是低了不少。感觉这里的商品普遍没有波动,货源充足,估计跟提前囤积有关。大型超市COSTCO依然人头传动,货物琳琅满目,跟以前一模一样。总体感觉目前还无重大影响,就看到年底中美是否能达成关税协议了。

儿子在年初就安排了去上周游玩的计划,后因临时变故而改在了下半年,22日确定了租车出行的路线。在老友小美国佬马修的一番操作下,我的驾驶证在法拉盛被翻译和确认,顺利地做了转换,我可以在美国上路开车了。按照约定,上午9点和马修结伴到了租车行,外面没有广告招聘,就是位于皇后广场小中国城里的一座大厦停车场,查验了我的护照及信用卡,办完了所有相关的租车手续,一辆白色崭新的奔驰SUV停在了面前,居然是2025年款的GLA,这是我开的最贵。最新的奔驰车了。我不喜欢开别人的车,所以,接触过的车型也不多,坐进驾驶室顿时就懵了。

中控没有挡位杆,也没有手刹车,倒是马修老道,让我启动发动机后,推了推方向盘下的右操作杆,显示是前进档了,松开脚刹,车辆缓缓前行。我握紧方向盘,按照美国礼让行人的规定,探出租车行大门后即观察街道行人,打开左转向灯(前方街道是单行线),在一对老妇人走过后,转上了街道,开启了我在美国的第一次开车历程。中午12点半,白色全新的奔驰车欢快地驶上了公路,跨越东河就开始了缓慢地拥堵,直到驶过第二座大桥,穿过三座公寓大厦(类似重庆轨道车穿楼),走上了高速公路。半个小时后,拐下高速公路转过一家麦当劳店后部,对着餐单板点了冰咖啡和甜甜圈。

开车转过来是取餐口,递上信用卡付账,很快,香喷入鼻的冰咖啡和甜甜圈就进到了车里。一边喝着冰咖啡,一边吃着甜甜圈,一边欣赏着远处的山峦,奔驰车又轻快地疾驰在了蜿蜒的高速公路上。甜甜圈是美餐中的一个重点符号并分有多个种类,但那个甜啊真令我们中国人有点受不了,贼甜贼甜的简直让嗓子都喉住了,几乎就是在嘴里扔了一勺白糖。虽然美式快餐式样简单:汉堡、三明治和热狗、披萨,佐料大多数是鸡蛋、奶油、西红柿和土豆,但患糖尿病的人并不比我们多,发胖的人不少,但活动灵活并不显得笨拙,表明其中必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美国所有食品包装上都突出标明一个指标:Calories,即单位提供的热量。它为顾客提供了买不买的或者一天食用量的标准参考值,因为我们健身运动中最主要的数值就是通过运动消耗了多少Calories,,这应该是通过科学的实验和追踪总结出的结论,否则,不会花如此的大力气来检测出食品的Calories数值并在显著位置进行标注。与其国内很多的营养学专家或者营养师告诫这不能吃那不能喝,最后很多人都早早离开了人世,我们又怎么能相信他们口口声称的健身养生说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呢?我们应该倡导科学而反对伪科学!

很早很早以前就听从美国回来的人说美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一个方向有5-6个车道,车辆开的飞快,刚到美国的中国司机都不敢轻易开车上路,即使壮着胆子开上去了也不敢轻易开下来。那是上世纪70-80年代,国内还几乎没有私人汽车,马路上也没有几辆车,城市之间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今日跑了一个多小时的美国高速公路,多数是三车道,车流通畅,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乎。倒是导航地图上出现了警察小漫画,很快就在高速公路边上看到了埋伏的警车;又出现了车辆的漫画,果然就看到了因故停靠在路边的车辆。时时的动态道路状况为安全驾驶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下了高速公路,沿着乡村公路一路向山林里进发,道路越发狭窄,山势越发陡峭,车速越发下降,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停车避让。经过近3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在下午4点前抵达了下榻的酒店,一座建在半山腰上黑色的木板房构成了它的主体,远看就是一个农场的鸡舍一样,因为房间要在4点清洁完毕,所以要在大厅里稍等片刻。清一色的木制结构,燃着篝火的取暖炉,只有两个人的接待吧台,与国内旅游酒店宽敞且灯火通明的大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走进房间,茶几上摆放了狗狗的玩具、喝水的水盆和餐盆、一袋狗粮,一卷捡屎袋,无微不至的关怀顿感宾至如归。

拉开阳台的落地窗,顺着山势延伸出的阳台宽大,正对着远处的高山,下方不远处是围栏里的游泳池,介绍水温是恒定适宜的。靠近公路边有一个细长的沙池,旁边有篝火灶和长条椅子,还有投掷沙袋入眼的游戏道具。右侧户外草地上摆放着一个圆圆的大木桶,堵头是半球形的玻璃,这是个最多只能容纳4人的桑拿浴房。后山上还有一个小型花园,停车场只是平整后铺上了沙石,用木头围栏做了简单的隔离。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采用了简约的装修和修整,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始自然状态。按照计划安排,我们没有过多停留就开车重新上路,奔向预订在6点半的铁路骑行项目。

在山区里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一个静谧的小镇,宁静的花园,古朴的店铺,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久远的排气扇在工作,没有想到废弃的小铁路竟被改造成了旅游观光项目,没有想到以前铁路巡道车变成了脚踏自行车。在夜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积聚而来的近百人按照指引坐在了车上,在向导车的带领下,开始了山间的巡游。行驶在蜿蜒的铁轨上,路右边是高速公路,车辆川流不息;路左边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头顶是星河璀璨,再现了儿时仰望的星空。纽约上州的山林随风摇曳,纽约上州的夜晚静悄悄,纽约上州的游客心旷神怡,陶醉在世外桃源,陶醉在天上人间,陶醉在篝火边。

行至尽头是一座客栈,小商店出售饮料、供游客烤着吃的棉花糖等。全体乘客下车,燃起篝火,喝着啤酒,玩着抛沙袋游戏。工作人员开始调转车头,并在每辆车上安放照明灯和夜航灯。来时我们是第一辆车,回时成了最后一辆车,在漆黑的树林里穿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从小就对火车感兴趣,常常步行从家里到铁路边看火车,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曾经多次看到铁路工人你推我拉,驱动着巡道车在铁轨上前行。没想到,在遥远的西半球,在美国纽约上州的深山老林里,实现了我儿时的一个小小梦想,看到了萦绕在梦里的小火车、古朴的火车站和掩映在草丛中的铁轨。

第二天的清晨,山谷里散发着树木的清香,红叶在霞光的映照下格外的耀眼,只是不时有疾驰而过的车辆,车轮声打破了晨曦的宁静在山谷里回荡。上州的维度应略高于长春,入秋的时节略快一点。面对五彩斑斓的山林,冉冉升起的太阳和绵延不绝的山峦,心情愉悦,开心快乐,享受生活。酒店设施一应俱全,圆圆的桑拿室需要提前预约,顺着山势修建有排水系统而不是自然流淌。一顿美餐填饱了肚子,只是有点油腻而不能多食。远处层林浸染,似乎今天就比昨日增添了更多的色彩,红红的小楼掩隐在茂密的树林之中,仿佛就是一个画作。低矮的浓云笼罩了山头并透露出了一丝仙气。

继续向山里进发,一座座小镇,一排排别墅,到了一处瀑布景观,一棵伐倒的大树让人驻足,突出悬崖的观景台下,百米深处是一个积水潭,涓涓细流从崖缝中流出,跌落到潭里,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由于现在是枯水期,几乎所有的山间溪流都已经干涸,否则,也是流水潺潺,瀑布飞溅,景色宜人。200年前,英国人就发现了此地,但至今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基本还是处于原始状态,仍有熊出没,没有修整的栈道,没有扶栏的阶梯,只有两人宽的土道,这是我迄今到过的最原始的野浴景点。一只钉在树上的标记,展现了景区对游客的最大关怀:沿着标记指引你回家的路。

一座悬索桥横跨在山谷里,一块木板子垫在了小溪上,兜兜转转的山路,起起伏伏的阶梯,笔陡笔陡的落差,让我行走起来气喘吁吁,提心吊胆,生怕手一滑,脚踩空就跌落下山崖。走了半个小时才行至谷底,对于积水潭我是没有力气再爬上去了,抬头仰望立于山崖上的观景台,感到有点头晕目眩。下山容易上山难,几乎陡立有60多度的坡度,每向上攀登一步都要跌落几滴汗珠,两眼还不能向两边看,恐高让我有一种就要跌落的感觉。就这样走走停停,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爬上了半山腰,顺着原路回到了景区门口,发誓此生就此一回,打死都不会再来了!

返回的途中,路边闪过一栋栋别墅,一个个农场,但跑了半个多小时也没看到一个人影。路过一个小镇,就如此偏僻之处也有中餐馆的身影,也有涂鸦艺术,更有贴满橱窗的售楼广告,一栋独立的别墅售价在20万刀左右。街边的一栋红砖楼房已有130年的历史,一顿墨西哥餐安抚了咕咕叫的肚子。找到了一家沃尔玛超市,购买进桑拿房的短裤,继1997年第一次走进沃尔玛之后,这是第二次光顾这家大型超市,这两年基本都是在家附近的好士家超市购物。记得第一次走进沃尔玛,立即就被它宽大的空间,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顾客自己挑选商品而震撼到了。

第三天清晨的晨曦,云雾笼罩了整个山谷,浓云掩映了山峦并在山谷里缭绕,时而若隐若现,时而飘飘洒洒,仙气升腾,层林浸染,五彩缤纷,美如仙境,置身其中,怎不忘我,怎不感叹,怎不开心!雨后的酒店四周更是美不胜收,拍的我手麻,在小孙女的陪伴下巡视一圈,呼吸清润的空气,漫步在花草之间,把美景尽收眼底。聆听远山的呼唤,沉浸在秋高气爽之中,感受美,感受快乐,感受生活!当浓雾悄然散去,露出一缕金灿灿的阳光,发现群山比来时又变黄了许多,甚至一些树木都由黄开始纷纷落叶了,秋天的镜像真是一天一个样,分外妖娆,分外迷人,醉人心田。

中午驱车一个小时,穿行在雾气腾腾的山间公路上,跨过哈德逊河,奔赴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果园,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感受一下丰收的喜悦。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树,勾起了1992年第一次在加拿大草莓园采摘草莓的久远记忆,也再次浮现出在长春自家小园子里采摘山葡萄的情景,内心充满了喜获丰收的快乐心情!36刀一袋子,装了满满三袋子,品尝了5-6个品种,抚摸了硕大的南瓜,与拖拉机亲密合影。印象中苹果树都是高大茂密的树枝,采摘苹果都是要借助梯子攀爬到树上,没有想到这里的苹果树都像葡萄藤子长成了一面墙,成熟的苹果唾手可得,真是涨了见识。

回来的路上,望着一闪而过的一个个农场、奶牛场和广袤无垠的果园,我陷入了沉思:一个果园能经营上百年真是不可思议,这在国内简直无法想象。这里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建设和开发,甚至是几十年都保持着原样,但历史的痕迹被保留了下来,大自然的风貌被保护了下来,古朴的风俗习惯被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结束了一天的活动,换上浴衣到室外的桑拿浴室蒸了一个桑拿浴,在水花飞溅,热气升腾,汗流浃背中,劳累和身体的疲乏感消失了,拥有了一天的美好心情,享受了一天快乐的生活,感谢上苍的眷顾,晚安,上州的亨特!goodnight everybody!

第四天清晨起床,跟着小孙女溜达,雨过的山谷浓浓的云雾随着山峦轻缓地飘逸,遮住了山峰,掠过了山林,无声无息地飘向了远方。欢腾一晚的酒店静谧的鸦雀无声,只有柔和的灯光和偶尔从公路上传来的车轮声响。诺大的酒店仅有门口巴掌大的柜台,却把宾客安排的明明白白,把酒店管理的井井有条。三层的楼道两头都直通室外,登高远望,层峦叠嶂,美不胜收;木材在取暖炉里发出霹雳巴拉的声响,一台桌球静静地躺在桌面上,免费的咖啡已经散发着诱人的浓香。站在宽大的阳台上面对如此心旷神怡的秋季景象,真可谓:闲庭信步,看云卷云舒,乐不思蜀也!

赶在下雨之前返回纽约,但出发不久阵雨就尾随而来,浓雾弥漫开来,仿佛是山火冒出的滚滚浓烟,遮天蔽日,升腾蔓延,阻挡了视线。仅有两车道的山路蜿蜒曲折,陡峭起伏,接连不断的急转弯,让我捏了不止一把汗。一个小时后进入平坦的高速公路,不曾想大雨不期而至,路面被车辆带起了阵阵水雾,更是令人心惊肉跳!一辆辆重卡驶近超车,压迫感带来的压力山大,直到驶到了哈德逊河边大雨才渐渐停息,经历了一阵速度激情,把我也带回了1997年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一路向下,一路狂风暴雨,最后在午夜抵达纽约,在后半夜摸进曼哈顿的记忆,那是我第一次进入美国。

从上州返回的途中路过西点军校,走进了这所世界闻名的军事院校,也是我敬仰的学府。一辆学校所属的大巴车载着30多名游客驶进了校园,来到了面对哈德逊河河湾处,听导游讲解着当年发生的一切,古炮、铁链、铜像、纪念碑等等也在默默地叙述着。远处传来了鼓乐声,一队队学员在列队、行走,他们都是军中娇子,未来的指挥官和将军。第二个地点是位于军校制高点的教堂。一小时二十分钟的参观内容就此结束,低于我的预期,略有失望,仅是实现了一个多年的愿望而已。用我的驾驶证租的车,还需要我开着还给租车行,工作人员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车开的好,笑死我了!

或许是没有听懂导游的讲解,亦或是没有进到西点军校的博物馆参观,上网查询了西点军校的简介:西点军校即美国陆军学院,又被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院,是美国的第一所军事学校,位于纽约州西点哈德逊河西岸),总面积约6千5百公顷。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该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齐名,爱国者联盟成员 。西点军校不仅培养了37批军事家,还为美国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科学家。创建于1976年的美国国防大学直接隶属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是综合性军事学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之所以有美国之行的经历,源于弋(儿子的名字)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 接受弋的邀请 2009年9月弋和其他两位上海交...
    乐观桂娥阅读 4,019评论 5 7
  • (一)重庆/上海/纽约/奥兰多/甘斯威尔 2013.12.9 今晨5:30起床(中国时间),行李昨天晚上已经全...
    闻丁阅读 4,278评论 2 4
  • 重庆/北京/旧金山/愚人码头 2015年05月15日早上8:30重庆“梦之队”赴美参观考察游览五名成员由重庆财富中...
    闻丁阅读 3,247评论 2 3
  • 2016年4月10日到22日,因去美国出差,体验了一把美国的网约车—Uber Uber发源于美国,是全世界网约车的...
    edwardzhang24阅读 4,804评论 2 44
  • 前言:不知道过了多长的时间,只感觉到脸上有一股灼热的感觉,睁开眼睛,一道阳光通过对面楼房的窗户折射,透过小屋的百叶...
    顾洪明阅读 65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