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你准备好了么

最近可视化概念被炒的很火热,很多会议的视觉记录者也获得了可能比内容输出者更多的关注。
原因不言而喻,可视化的呈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抓住客户/访客稍微多一点点的注意力,这多一点点的注意力,都是机会。


我是一枚有一点点美术功底的程序媛,而自从我解除了画画这项技能的封印,时间就多多少少被可视化这件事情占用,这件事情让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实践学习的这几个月中也收到一些反馈,自己也有了一些些浅浅的思考。

WHY?

visualize or not

Pros for 观者

  • 梳理复杂问题,传递信息
    用有结构的图形与文字,构建有层次的信息,高效传递信息。
  • 抓住观者的注意力
    根据不可靠数据称, 大脑处理视觉内容的速度比文字内容快60000倍。所以在推广品牌时,一图胜千言。在做培训和提案的时候同理。
  • 帮助理解,记忆
    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帮助观者构建记忆场景,形成更完美的记忆闭环。
  • 共情
    线条和颜色有文字无法企及的美妙,如果碰巧还是手绘,一定让观者有别样的带入感。

Pros for 笔者:

  • 梳理逻辑
    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系统,是整合知识与认知后二次的输出。
  • 合理设计,辅助表达
    发挥你的想象力,如何运用视觉化工具辅助表达,考验你的审美。
  • Have Fun!

如果视觉化反而加重了理解负担,或者尚未到达需要可视化来辅助的时候,大概就是我们需要掂量开笔的瞬间。

讲个我自己的失败的小例子,比如下面这张图,是一个讲座的海报。

visual notes 应该是重点,可是因为字体和颜色会让观者更注意在其他部分。

因为是几个投缘的ThoughtArtists在游戏,画的很 high,可是观者往往迷失在缤纷的色彩里而忽略了我真的要传递的讲座内容。

在视觉的震撼带来的短暂的注意力内是否能够为观者带来更多价值,是否能够准确的传递笔者的想要传递的信息才是当我们在做视觉化呈现需要考虑的问题。

HOW?

不管是海报还是会议的视觉笔记

结构是灵魂,内容是肉体。

1.结构

几个常用的结构在心,幻化都在笔尖。

常用结构

  • 树形
    在表达系统架构、组织架构,或者分析原因的时候都可以用树形图。
  • 流程
    流程图是工作中较常用的一种模版,只要是有顺序关系的都可以使用,上面给了几个例子。
  • 星型
    当你要表达的信息没有直接的顺序关系,可以采用星图。

2.文字

通过字体的变化,来区分内容的层次,同一个层次要统一。

  • 空心 和 shadow
    一般做标题或者强调观点。
    [后面的 6 个常用零部件里有给出关于字体的例子]
  • 字体的情绪
    当你要表达强烈的事实的时候或者温和的观点选用不同的字体。
  • 平直
    尽量的横平竖直,像宝宝一样写字,不要加入笔锋,会让你的可视化更加清晰。
    字体和箭头的组合也足够达意[找来的图,等我有空补]

3.图标

小的图标,画起来最有乐趣,画龙点睛都靠他们啦。在想要表达挑战的时候画一座山峰,表达idea 的时候描一个灯泡或者大脑,表达目标的时候点缀一个靶子。

秘诀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就好了。有一个东西叫“记忆宫殿”,当你为观者建立了一些关联,效果会超出你的预期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分享一页最常用的,在开始做可视化之前多多练习这些素材会让你画的得心应手:

常用小图标[待补充]
其他的可以在画的是时候用Google 搜索 "主题词 + icon"

4.配色

只有一句话:用简单的颜色搭配,更方便观者理解。
两种颜色最佳,一黑,一彩

可视化中基础的这几个常用零部件,大家可以有针对性练习:


关于画画,其他我要说的

画画,写字,音乐和摄影大概是人们表达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它如何美轮美奂都是为了辅助表达。如果你不想只是个画画的人,你要有自己的观点。
画画方面,我比较喜欢老树画画:表达你要表达的,简单就很好。

另外,如果你就是想画画,那就开始吧,画画和所有东西一样,没有捷径,时间会证明一切。

画画滴人们,我们拥有和这个世界更多一个触点,所以好好思考一下再落笔。
——晓 2017.3.27

年初在ThoughtWorks DNA活动上接触了Rujia的可视化课程,是帮我打开这扇门的人,后来KK也一直指点我,在此表示感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