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点半,要睡觉前,女儿听完网课后就开始抱怨:“我累啊,还有一门作业没有写完-----”
“那我们早点睡,明天早起再写”。我安慰她。
“那你晚上跟我睡,明天早上我不要骑自行车上学,也不要打车上学,我要让叔叔送我还有,要姥姥马上给我装早饭...... ”一幅我累你们也不能休息的架势。
“好好好,”我马上答应:“那我们马上睡觉,好不好?”接着高声对老公说:“明天用电动车送孩子,把闹钟订到五点半......”
女儿很少这样。可能最近临近高考了,压力太大了。
睡觉后,我握住女儿的手,安抚着她。女儿在被窝里抽抽搭搭的哭:“妈妈,我的脑袋今天不运转了,我好着急,我好累,呜呜呜......”
我说:“我知道。学习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你不是说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吃生活的苦吗?还记得去年过年我们去的三舅爷家吗?三舅爷的孩子和你一样大,因为三舅爷因病去世了,那个孩子辍学了,准备要找个人家嫁人了。”
女儿止住了哭,显然被惊到了。
三舅爷因为小时候父母死的早,没有读过书,一辈子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我们那个小县城。好在家中有地,又肯吃苦,靠着勤劳盖起了房子,50多岁时在村里人的帮助下讨了一个哑巴当老婆,并在结婚后生了两个孩子,男孩今年十九岁,上到初二就辍学打工去了,女孩十七岁,还在上初中。在城里孩子,这个年龄应该上高三了。
去年春节,三舅爷已经七十三岁了,查出胃癌。在县城做完手术后身体每况愈下。长辈们呼吁我们这些在外地工作的小辈们捐钱。正好临近春节有假,便带女儿回了趟家。
三舅爷像个纸片似的窝在床上。那么瘦弱憔悴,整个身体都抽缩了,眼窝深深地凹陷了进去,皮肤呈现出青灰色。见我们进来,三舅奶赶紧往三舅爷后面垫了个枕头。三舅爷挣扎着坐起来和我们说话。这时一个小姑娘从门口闪了进来,冲我们腼腆地笑了笑,和我女儿的落落大方相比,这个姑娘明显的自卑和怕生,见有生人,转身就出去了。
三舅爷说:他不久就要离世,想给孩子找个人家嫁人了。可方圆几百里的人家,根本没有适婚男孩,要么就让我们这些在外地上班的人给孩子找个打工的地方,就不再上学了。
这事对女儿触动挺大。回来后一个劲儿跟我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么穷这么落后的地方,我以为几十年前才有这种事。”
我说:“那是因为妈妈读了书、考了大学、才没有成为你今天看到的人,才让你有了省城读书成长的机会。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写了你的命运。”
不过,那个孩子并没有嫁人,而是被村里一位开工厂的姑姑带走了。每天拆洗床单,每月工资两千。
女儿睡着了,而我却再也无法入睡。
我自己生于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在上小学之前,没有见过书长什么样子。每次语文书发下来、我只用一天时间就把上面所有的文章读完了。
人生第一本称之为书的书,是一本叫《今古传奇》的杂质,上面的大多数故事都是连载的,像《玉娇龙》是我影响最深的连载故事。而订阅《今古传奇》杂志的人、是戴着“地主帽子的”人———我的姨夫。
从此我在周末都去姨夫家。连姨夫订阅的《中国农民报》我都看的津津有味。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在1993年那年成为我们村第一个考上中专的女孩子。成为医生,并在2008年考取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生。重新签了工作后工资是原来的几倍,平时还干了一份兼职。女儿常说:“妈妈,以前在老家时你从来都不给我买贵的面包吃,总是买打折的,可是你到省城来以后买面包再也没有看过标价。”哈哈。
我现在所在的科室,有一个富二代。经常在科里鼓吹学习无用论。
有一次在科室里对另一医生说:他自己上学时泡妞、打架、夜不归宿、最终父母花了一大笔钱去乌克兰一个野鸡大学里读了口腔专业,四年花了160万,毕业后托人分到省级医院。不像她,然后用嘴示意了我一下:呶,读了研究生才能分到我们医院。
碍于面子,我自嘲的笑了笑。可在心里想:虽然你很有钱、也能用钱买来文凭、买来工作,可是能买来教养吗?
是的、对某些官二代、富二代来说,获取学历的方式有许多种、学习只是其中的一条路。
可对我来说,考学是我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
记得1992年,我上初二,那年冬天、气温低到零下二十度。我们当时的宿舍是大通铺。
什么是大通铺?
一件十平米的房子,一半围一个矮小的土坯墙,中间垫些麦草,上面加一溜子羊毛毡,就叫大通铺,这样的铺通常按班级人数要睡十到十五个同学。夏天热的无法入睡,通常一个人长了虱子、全宿舍的人都会被传染。冬天亦没有取暖措施的。
那个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宿舍的孩子们都找到离学校近的亲戚家去过冬了。整个宿舍、只剩下我还有另外一个女孩。
晚上我们紧抱在一起取暖,还是冻得无法睡觉。最后我们想了个办法。把所有不在的同学的被子围城一团,两个人在钻进去,身上也盖得厚厚的。觉是睡着了。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发现身上疼的要命。被子盖得太厚了。就像是睡觉时身上压了几十斤的重物。
两天后,我们两人受不了了。同学建议去她家,她家离学校四公里左右,我家离学校八公里。显然只能去她家。
晚上十点半下晚自习后,两人跑步回家,去她家的路一半是柏油路、一半是庄稼地。我们在庄稼地里跌跌撞撞的跑、一点都没有觉得苦,因为回家后她妈妈给我们烧好了热炕,我们在热炕上呼呼睡到早上五点半、飞快起床后再跑回学校,因为早上六点半我们的早操时间开始了。
苦吗?日子过得很苦、可每次想起来、心里都是甜的。我和当年那位女同学一直有联系,一直记得她妈妈为我们烧的热炕,有草的味道。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我看看身边熟睡的女儿,对她说:
孩子、我知道你很苦也很累,可对于我们普通人家孩子来说,如果没有高考这个相对公平的机会,我们拿什么来改写命运。
孩子、在该奋斗的年龄让我们全力以赴,不管成功与否、都无怨无悔。
孩子,你能走多远、获得多少、全在于你今天吃多少苦。以此共勉。